你怎么知道自己得了肝癌自我诊断很重要
2018-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癌有什么表现?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患了肝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肝癌高危人群,也就是说什么人最容易得肝癌。
(一)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之一,年发病率5-10/10万人口,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广西、江苏和广东某地为最高,云南、贵州最低,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2-8:1。
(二)从年龄上划分。过去一般认为肝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的临床病例证实,患者已逐渐年轻化,笔者就曾接治过多例十几岁的小病人。十多年前,和医院的肝癌患者中,就有不少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此,目前的肝癌高发年龄普遍认为向前迈进了十年,即30-60岁。这与近年的环境恶化以及诸多因素有关,且越是高发区年龄越偏低。
(三)从家族病史上划分。现代医学认为,5%-10%的人体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在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中是指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和倾向性而言,与直接遗传有关的只有少数不常见的肿瘤。从医学角度上说,就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使后代具有易于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即遗传易感性”。因此,家属中有人患肝癌,患者的直系亲属都可认为属肝癌的高危人群。
(四)有肝部疾病的患者。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机率是健康人群的数十倍,同时认为,所谓的奥抗阳性(HBsAg阳性俗称健康带毒者)属慢性肝炎范畴,所以也是肝癌高危人群。临床中常见这类病人。
(五)30-60岁超负荷工作一年以上的人群。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个健康人体内都存在大量的癌细胞胚胎,这些末成熟的“癌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发生,又不断地被人体免疫细胞杀灭于萌芽之中,而一旦出现一段时间的免疫力下降,加上某些尚末明确的物质的刺激,癌胚胎就能逃避追杀而发展生成癌细胞。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肝癌患者都曾有过一年以上的连续超负荷工作史。
(六)肝部外伤的病人。临床上有多例因高空摔下或车祸伤及右侧胸胁,即伤及肝部,短则几十天,长则几个月就被查出患了肝癌的病例,部分肝癌病人也因意外外伤及肝部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这也许是因肝脏损伤后肝脏更易引起“突变”的原因。
如何检查确诊肝癌?
1化验检查:1、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
2、肿瘤标志物检查
(1)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量>毫微克/毫升、>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确立。特别应用在早期亚临床肝癌的诊断并及时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肝癌手术、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疗等疗效及预后判断、动态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上面已指出,是“一般认为”,临床中常常遇到这样的肝硬化患者,他们已经连续数年AFP阳性,却没有出现“肝癌”的症状,所以,并不能说AFP阳性就一定是肝癌。不过,这样的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说不定随时都有恶化的可能。同时也发现,不少晚期肝癌患者AFP仍为阴性,所以,也不能说AFP阴性就不是肝癌。目前,AFP仅作为诊断的参考。
(2)血清铁蛋白(SF):是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由于肝癌在生长过程中肝组织变性坏死,贮存于肝脏中的铁蛋白大量流入血循环中,它取决于肝脏损害的形式,损害的程度及Fe离子在肝脏的数量;肝细胞受损,使网状内皮系统内铁负荷过多,肿瘤细胞能利用Fe离子合成大量的铁蛋白;肝癌患者多有肝硬化存在,肝脏病变,损伤的肝细胞对铁蛋白的廓清率降低;肝癌本身分泌铁蛋白和异铁蛋白,因此血清铁蛋白的浓度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肝硬化存在与否,肝脏铁的贮量及肝瘤大小有关。文献报导血清铁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阳性率50.8%~88%,若甲胎蛋白与血清铁蛋白联合测定,任何一项阳性作为诊断指标阳性率达92.1%,尤其在甲胎蛋白低浓度及阴性时血清铁蛋白测定颇有意义,故血清铁蛋白与甲胎蛋白综合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3、血清测定
(1)硷性磷酸酶(AKP):肝癌患者血清硷性磷酸酶多增高,阳性率65%,超过金?阿氏单位时无黄疸出现,或有梗阻性黄疸而硷性磷酸酶不成比例地增高,提示肝癌的可能。
(2)r一谷氨酰转肽酶(r–GT):肝癌病人阳性率为84.2%~91.2%,此酶的增高可能主要来自肿瘤本身。
(3)同工酶:同工酶的测定有乳酸脱氨酶(LDH)同工酶测定,原发性肝癌时LDH5活力增高。目前临床还有硷性磷酸酶同工酶。r-GT醛酸酶5—核苷酸磷酸二脂酶同工酶V(5ˊ—NPD)的测定。
2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B超采用超声断层显像,声像图上表现为周围有明显反射光点、光团、光带的癌瘤实性暗区。超声波诊断操作简便、无创伤、分辨能力较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定位有一定价值。且由于它价格低廉,诊断快速,使它成为目前检查肝癌的首选方法,缺点是小于一厘米的病灶难以分辨,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肝癌声像图的直接表现特点有:肝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区,根据异常回声与正常肝实质回声强度的对比,可将其分为:(1)强回声型,占大多数,表现为境界清晰、边缘不规整的单个或分叶状强回声结节,多有周边低回声晕环;(2)低回声型,病变呈界限清晰、边缘较整齐的低回声结节,有时周边可见环状较强包膜回声;(3)等回声型,病变区与周围肝组织回声相似,仔细扫查方可辨其边界;(4)混合型,病变区呈现回声内间以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多在病变发生坏死或液化时出现。
肝癌的继发性改变有:肿瘤所在肝叶呈非对称性肿大,形态失常,正常锐利的下缘角变纯(角征阳性);接近肝包膜的肿瘤可向表面突出,形成“驼峰”征;肿瘤压迫肝内血管时,可见血管扭曲、迂回、狭窄或推移;肿瘤可压迫肝外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晚期病例可在门静脉或肝静脉内发现癌栓光团或胸、腹水的无回声影。继发性肝癌多在肝内出现成批的、大小及图像特征相似的占位性病变。淋巴瘤、肉瘤及霍奇金病的肝转移表现为回声减低区;乳癌、肺癌转移瘤为牛眼样病灶;卵巢、结肠、胃及泌尿系恶性肿瘤肝转移多为强回声病灶。
3CT检查:CT检查分辩率高,能发现较小的肿瘤,对肝癌的诊断有实用价值。缺点是价格昂贵。CT是利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CT肝癌表现与大体病理形态一致,平扫多为低密度,少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外形不规则呈球形或结节形,边界模糊。增强扫描表现为低密度区略缩小,境界变得较为清楚。肿块中心部位常因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形成极低密度区。肿块可单发也可以多发。对于弥漫性肝癌早期CT不易发现。
4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是检查肝癌新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定性与CT相妨——约95%,同样是价格昂贵。肝癌结节一般呈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其特征性影像为病灶内出现粗大引流或供血血管的流空信号,该信号提示有动静脉短路形成。此外,MRI对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显示十分敏感。目前一般先行B超检查,发现问题再用CT或核磁共振复查鉴定。
5肝穿活组织检查:可在B超或同位素定位下穿刺活检,阳性率76.1%~92.3%,另外可抽腹水查找癌细胞,转移淋巴结活检,剖腹探查取活组织检查。这里补充一点,本书中的患者陈某,当年手术探查时切片活检也找不到癌细胞,但临床证实他当时已属晚期肝癌。
6从症状体征检查:症状:
1:其实早中期病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约30%的晚期肝癌病人也暂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常有家属问,病人的症状和正常人一样,是不是还没到晚期?甚或误诊?出现症状一般已属晚期。
2:肝区疼痛。右上腹疼痛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胀痛、钝痛、刺痛,有时向右肩、右背、右腰放射,钝痛为癌肿迅速生长肝包膜绷紧所引起,腰肩背等疼痛是肿瘤压逼神经反射所至。一般情况下,肝区疼痛说明病情较重,中草药止痛效果欠佳,肩背疼痛病性稍早,中草药止痛效果较好。
3: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4:上腹肿块。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
5:乏力,消瘦,全身衰竭,少数呈恶病质。
6:发热。一般呈持续低热或弛张型高热,37.5~38℃,偶尔达39℃以上,乃癌性发热或并发感染所引起。
7:鼻衄、牙龈出血、全身瘀斑等出血征象。
8:转移灶症状,常转移至肺、骨、肾上腺、胃、腹膜、脑、区域淋巴结,出现相应的症状。
9:全身症状。部份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症、高血钙症、类癌综合征、性早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卟啉症、异常纤维蛋白血原症、黑棘皮症等。可能与肝癌组化细胞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有关。
体征:
1:肝肿大。占94%,1~3个月内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边缘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肿物,部份伴有明显压痛。
2:脾肿大。多见于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患者。
3:腹水。晚期体征,约半数为血性腹水,可因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肝静脉、门静脉癌栓所引起。
4:黄疸。晚期体征,占三分之一病人有梗阻性黄疸,并进行性加重。
5: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肝硬化的体征。
6:转移灶体征,转移部位不同,有其相应体征。
并发症:
1: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约9%-14%,破裂限于包膜下,引起急骤腹疼,肝迅速增大,破入腹腔引起急腹症,严重者有出血性休克,直致死亡。
2:消化道出血,占死亡原因的15.1%。合并肝硬化或癌栓引起肝门静脉高压,引起食道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从而可因出血性休克或肝昏迷死亡。
3:肝昏迷,为终末期的并发症,占死亡原因的34.9%,消化道出血,放腹水,感染、利尿剂及损害肝脏药物的应用,电解质紊乱均可诱发肝昏迷。
4:继发感染及血性胸腹水。
以下是下载于《中国肿瘤网》的网页,供参考:原发性肝癌诊断与分期标准(草案)于年11月29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讨论了肝癌诊断及分期问题。通过了下列肝癌诊断标准。
1.病理学诊断: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临床诊断:(l)AFP>4O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坚硬及有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2)AFP≤4OOμg/L,两种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2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及α-L-岩藻糖苷酶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3)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关于肝癌分期的标准年我国曾拟定过1个I、Ⅱ、Ⅲ的3个分期标准,简便易记,但Ⅱ期的跨度过大。因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在年大连会议所提出的分期的基础上参照一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如下分期建议稿,并认为大致可与年标准及国际TNM分期相对应:
Ⅰ期:1或2个、〈5cm、在1叶,无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A级,对应分期:年Ⅰ,TNMⅠ、Ⅱ;
Ⅱa期:1或2个、5-10cm、在1叶或5cm、在2叶,无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A或B级;
Ⅱb期:1或2个、10cm,或3个、10cm、在1叶,或1或2个、5-10cm、在2叶,无或分支有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A或B级,对应分期:年Ⅱ,TNMⅢA;
Ⅲ期:癌结节〉3个,或10cm,或在2叶,1或2个、10cm、在2叶,门静脉主干有癌栓,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C级,对应分期:年Ⅲ,TNMⅢB、ⅣA、ⅣB
?内容整理自好大夫在线、中国肿瘤网?
转载只为传递,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络我们删除
肝癌病友互助会肝癌病友互助会是由福建省医务志愿者协会搭建的一个分享肝癌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病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
长按下方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名医明院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