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喊肚子疼,是不是感染寄生虫需要吃
2017-5-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80后、90后父母从小都有过打虫的经历,孩子们都知道,吃了“宝塔糖”就能肚子里的虫子打掉。而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寄生虫感染机会逐渐减少,“宝塔糖”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什么现在不建议孩子吃打虫药?
00后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卫生条件明显变好,即便在幼儿园也有生活老师的悉心照料,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大大减少。
而打虫药主要是先杀死寄生虫,继而排出体外。打虫药在杀死寄生虫的同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药物进入体内需经肝脏分解代谢或经肾脏排泄,小朋友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不当服用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甚至伤害肝、肾脏等。
此外,因为大多数打虫药会添加糖使得口感好,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不懂事的小朋友会把它当成糖果过多服用,造成危害。因此,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打虫药。
惹上寄生虫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是蛔虫、蛲虫、钩虫。这些肠道寄生虫是以人体为宿主,寄宿于肠道中的。寄生虫虫卵排出后,会污染土壤、玩具、文具、蔬果、衣物等,孩子一旦经手口接触,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虽说孩子不用每年吃打虫药,但要知道,如果感染了蛔虫,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蛔虫钻进胆管,会引起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胆囊炎;钻入阑尾,会引起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钻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如果蛔虫互相盘结成团、堵塞肠道,就会出现蛔虫性肠梗阻,严重的会导致肠坏死。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威胁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一定要重视,发现孩子出现感染蛔虫的表现,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打虫。
判断孩子是否感染寄生虫,看以下症状:
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喜欢揉按,不痛时仍游玩如常;
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的“虫斑”;
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
5、孩子食欲不振,个别孩子发生偏食或异食,患儿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纸张、布头等;
6、虫子在肠道内与小儿争夺营养,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
7、幼虫移行的时候,可出现咳嗽、胸痛、哮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皮肤瘙痒、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现象;
8、肠道中的成虫可引起寄生虫性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等合并症。
9、蛲虫常会引起孩子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小儿哭闹不安,影响睡眠。
预防:养成好卫生习惯,切断传染源
1、饭前便后、外出要洗手,勤剪指甲;
2、勤换洗消毒被褥、衣物、玩具;
3、不穿开裆裤,避免在泥地玩耍;
4、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食用;
5、食物要高温加热煮熟煮透;
6、家中宠物要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
交城谷子孕婴店,让我们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