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史采

2017-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距离7月1日实践技能考试只有4天,距离9月24日医师笔试考试仅有89天。考试临近,您复习得怎么样了呢?如果你还在纠结还在郁闷请用手机点(-),让你轻松过医考,7月1日群将更新实践技能真题(群号:),就选医考网

病史采集-黄疸

  1.溶血性黄疸有何临床表现?

  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一般黄疸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貌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浓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2.试述黄疸的分类,何为隐性黄疸?

  一.按病因学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即过去所称的阻塞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以前三类最为多见,而第四类较罕见。

  二.按胆红素性质分类①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②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有何特点?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返流人血中。此外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由机械因素引起(如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而是由于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肝内性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前者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后者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睾酮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的狭窄、结石、炎症水肿、蛔虫及肿瘤等阻塞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皮肤呈暗红色,完全阻塞者可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

  4.黄疸伴剧烈上腹痛常见于哪些疾病?

  黄疸伴有右上腹剧痛或绞痛者需考虑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肝脓肿及重症肝炎病人。

  急性全腹剧痛见于胆囊穿孔、肝脓肿破裂或原发性肝癌溃破。钝痛者的鉴别诊断面很广,除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外,亦可见于肝脓肿、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肝癌、肝脏淤血等。无痛性深度黄疸见于胆道癌、壶腹癌、胰头癌或胆总管嵌顿性结石。晚期胰腺癌则常伴有腰背或中上腹疼痛。

  5.黄疸的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感染或肝细胞坏死,也可在急性溶血时出现。

  2、黄疸伴有右上腹剧痛或绞痛者需考虑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肝脓肿及重症肝炎病人。

  急性全腹剧痛见于胆囊穿孔、肝脓肿破裂或原发性肝癌溃破。钝痛者的鉴别诊断面很广,除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外,亦可见于肝脓肿、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肝癌、肝脏淤血等。无痛性深度黄疸见于胆道癌、壶腹癌、胰头癌或胆总管嵌顿性结石。晚期胰腺癌则常伴有腰背或中上腹疼痛。

  3、黄疸伴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质软偏中,可见于多种原因的肝炎或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

  肝脏缩小提示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近期肝脏明显肿大,但质中而表现光滑,多见于肝脓肿或淤血。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现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者,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但有时还需与坏死性肝硬化相鉴别。

  4.黄疸伴脾大者可见于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性肝炎、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充血性脾肿大(门脉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脾静脉为转移性肿瘤所压迫或阻塞)、增生性脾肿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胆囊肿大黄疸时如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表面光滑或呈囊样感,可移动而无明显压痛,提示肝外梗阻,常见于胰头癌、胆总管癌。胆囊肿大,质坚硬而有结节感者,应考虑胆囊痛。

  6、黄疸伴腹水者见于急性、亚急性肝坏死或晚期肝硬化。如腹水为血性或渗出性,除硬化合并感染外,往往为癌转化。

  6.简要说明黄疸的伴随症状对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1、黄疸伴发热见于感染或肝细胞坏死,也可在急性溶血时出现。

  2、黄疸伴有右上腹剧痛或绞痛者需考虑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肝脓肿及重症肝炎病人。

  急性全腹剧痛见于胆囊穿孔、肝脓肿破裂或原发性肝癌溃破。钝痛者的鉴别诊断面很广,除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外,亦可见于肝脓肿、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肝癌、肝脏淤血等。无痛性深度黄疸见于胆道癌、壶腹癌、胰头癌或胆总管嵌顿性结石。晚期胰腺癌则常伴有腰背或中上腹疼痛。

  3、黄疸伴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质软偏中,可见于多种原因的肝炎或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

  肝脏缩小提示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近期肝脏明显肿大,但质中而表现光滑,多见于肝脓肿或淤血。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现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者,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但有时还需与坏死性肝硬化相鉴别。

  4.黄疸伴脾大者可见于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性肝炎、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充血性脾肿大(门脉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脾静脉为转移性肿瘤所压迫或阻塞)、增生性脾肿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胆囊肿大黄疸时如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表面光滑或呈囊样感,可移动而无明显压痛,提示肝外梗阻,常见于胰头癌、胆总管癌。胆囊肿大,质坚硬而有结节感者,应考虑胆囊痛。

  6、黄疸伴腹水者见于急性、亚急性肝坏死或晚期肝硬化。如腹水为血性或渗出性,除硬化合并感染外,往往为癌转化。

病史采集-消瘦

  1.消化与吸收障碍所致的消瘦的疾病有哪些?

  一、病因

  1.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消化与吸收障碍性疾病。

  3.慢性消耗性疾病。

  4.药物因素。

  5.严重创伤与烧伤所致的消瘦。

  (二)、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所致的消瘦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产生消瘦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促进物质代谢,分解代谢过于旺盛,食欲虽亢进,但体内大量养分消耗太多,因而引起体重明显下降。因此,临床上没有明显原因的消瘦病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应给予相关检查。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因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引起多尿,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从尿中排除,脂肪、蛋白质分解代偿性增加,消耗过多而逐渐消瘦。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是消瘦患者的常见病因。

  3.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消瘦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由于皮质醇缺乏,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瘦和体重减轻。慢性脱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是导致体重下降的因素。消瘦程度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原来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对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而伴有消瘦的病者,应考虑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可能性。

  4.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严重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大多有消瘦现象,甚至出现恶病质。临床上一般因轻度甲状腺功能不足而呈虚肿,除非较长时间有胃肠道症状或摄食过少方出现明显消瘦。

  5.松果体瘤未成年病例常由于性早熟而使人推想松果体瘤的可能,但在成年病例则可由于肿瘤侵毁垂体后叶而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当肿瘤继续侵犯前叶而产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时,尿崩症状往往减轻或消失,而消瘦、乏力日渐显著。

  2.临床上常见哪些引起消瘦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1、口腔及咽部的疾病核黄素缺乏所致的口腔溃疡、牙痛、下颌骨骨髓炎、咽、喉、食管瘤常引进食或吞食的困难,致使摄食过少,呈氮的负平衡而致体重下降。

  2、慢性胃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局限性肠炎、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胃肠病,或因其他疾病致使营养摄入过少,短期内可出现消瘦。

  3、慢性肝脏疾病在慢性肝炎、肝硬变等病时,由于肝脏功能减退,蛋白质合成减少,病者胃肠道阻性充血等往往会出现消瘦。

医药护考试医考网群群号:(马上加入,7.1日起陆续更新实践技能考试真题)

联系我们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yfbf/88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