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接地气rdquo
2020-9-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2/5972927.html
说到中医养生,很多人脑海中就会蹦出诸如“天人合一”“阴阳术数”之类的高大上的词汇,好像辟秽驱病,益寿延年唯有像仙人那样“饮上池之水,啖松间云雾”方能奏效。其实不然,养生实际上也可以很“俗”,很“接地气”。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接地气”的养生方法:提肛运动。
什么是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始见于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天下至道谈》,原称“翕州”,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后世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由于朝代的更迭和派别的不同,提肛运动有着不同的名称,如“撮谷道”,“搭鹊桥”等,其中以“撮谷道”最为世人所熟知。此处的谷道就是指肛门;撮,提缩也。“撮谷道”即为提肛运动,是一种通过主动的,有意识而规律的收缩肛门及会阴部的肌肉,以达到防病健身目的的运动。它是历代医家与养生术士在长期生活,劳动以及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健身方法。
提肛运动虽然听起来很“俗”,甚至让人感觉有些难以启齿,但由于其益处繁多,功法便捷,一直为历代医家,养生术士所推崇,唐代医家孙思邈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其《摄养枕中方》中有云:谷道宜常撮。讲的就是常常练习提肛运动,能够防病保健,益寿延年。此外明代曹士珩的《保养密要》,清代汪昂的《勿药元诠》等著作中也都有相关的论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简单的提肛运动有着如此多的好处,以至于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与追捧呢?
提肛运动背后有玄机
在传统医学中谷道与会阴毗邻,因此“撮谷道”究其要义,乃是对“会阴穴”的提升与松降。《针灸大成》有云:“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部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由此可知,会阴穴为冲任督三脉共同的发源地,再加上任脉主阴,督脉诸阳,人体的诸阴脉,诸阳脉,便能共同汇于会阴并为之所统。
练习提肛运动时,会阴穴随之升降与跳动,引得元精自尾闾关沿脊椎督脉上升入脑,然后再循任脉下降入腹,如此可形成一个小周天循环。所谓小周天一开,诸经诸脉则能畅通无阻,经脉通畅则百病难侵。这便是“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的奥秘与玄机之所在。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提肛运动是由肛提肌、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群共同协作完成的动作,这些肌群均为随意肌,可通过意识进行收缩和舒张,这样可提高肛门括约肌的弹性,加强肛门的约束力。
此外,通过练习提肛运动,还可以改善肛门及肛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的瘀血和曲张,并能提高直肠平滑肌的收缩力,提高直肠、肛门及周围组织的抗病能力。
提肛运动与治病消疾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提肛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既能整体调畅人体的气血经脉,又能增强局部肌肉弹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因此其所治疗的疾病范围和种类也是广泛而多样的。但其中效果最突出的还要数肛门与生殖泌尿疾病。现将提肛运动对肛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简述如下:
防治肛肠疾病:在做提肛运动过程中,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增强其收缩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预防和缓解痔疮、肛裂、脱肛等疾病。但要说明的是,内痔急性发炎或脱出嵌顿、肛周脓肿等患者不宜使用提肛运动疗法。另外,提肛法只做为辅助疗法,并不能取代医学上的治疗,因此,得了肛肠相关疾病,医院确诊治疗。
促进肛门疾病术后恢复:肛门疾病术后,肛门括约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增强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促进伤口愈合,以避免和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
缓解尿失禁:尿失禁是很多中老年女性的烦恼,经常做提肛动作,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群的张力,加强尿道的阻抗力,减少膀胱肌肉的过动反应,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
保护前列腺:男性中老年人的排尿障碍约有半数与前列腺肥大有关。提肛动作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耻骨尾骨肌、尿道括约肌等肌肉,以及神经、血管,各器官组织之循环代谢活跃起来,达到缓解前列腺肿大及炎症的作用,对改善排尿困难具有良效。
增强“性”趣:对女性而言,尤其是经阴道生产的多产妇,胎头压迫可导致骨盆底和阴道肌肉松弛,产伤时阴道扩张或韧带裂伤会加重等现象;对男性而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性功能障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常提肛可以使整个骨盆底肌肉群变得坚韧,有利于增强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延长勃起时间、提高性感受能力,进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功法正确,事半功倍
提肛运动虽然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的把它做好,做正确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古人在做提肛运动时讲究“吸、舔、撮、阉”四字要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由此可见提肛运动并非只是提缩肛门的简单动作,而是要配合全身气血运行的复杂运动。
随着现代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我们对肛门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提肛运动也相应的有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练习功法。如:
1、括约肌收缩法:采取坐位,有意识地收缩尿道、阴道、直肠括约肌,然后放松。如此反复50-次,每日2~3遍。
2、床上训练法:仰卧床上,以头部和两足跟作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会阴部肌肉,然后放下臀部,放松会阴部肌肉。如此反复20次,每日早晚各1遍。此运动可以增强腰、腹、臀、腿及盆腔肌肉,提高这些部位的肌肉及会阴部括约肌的功能。
3、夹腿提肛:仰卧,双腿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肛门逐渐用力上提,持续5秒钟左右,还原,可逐渐延长提肛的时间。重复10-20次,每日2-3遍。
4、坐立提肛:先坐在床边,双足交叉,然后双手叉腰并起立,同时肛门收缩上提,持续5秒钟,再放松坐下。重复10-15次,每日2-3遍。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做1~2种即可,无需全做,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工作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的今天,想放慢生活节奏,抽出一点时间去进行养生锻炼,似乎早已成为一种奢望。人们需要更适合现代生活方式,更“接地气”的养生方法,因此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地点、场合限制的“提肛运动”便成了不二之选。
不费时间,不耗精力,每天只需在睡前,走路,甚至工作时“提一提”便能治病消疾,强身健体。原来养生也能如此简单,快快行动起来吧!
张磊昌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协会委员
中国医学与微生态学整合联盟成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
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分会秘书长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编委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才工程青年骨干人才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卫计委重点一项
发表SCI期刊论文数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联系
●●●肛肠科科室介绍我院肛肠科成立于年,为江西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中医肛肠专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功能齐全,治疗手段完备的专业科室,独具中医特色,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江西省医学领先专业、江西省肛肠治疗中心,江西省重点中医专科、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和医院中西医结合肛肠分会挂靠单位、江西省肛肠专科联盟盟主单位。
编辑:钟世芳
01
热敏灸艾条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02
入伏在即,特色冬病夏治法:胸有成“竹”,灸出健康!
03
排便困难?腹痛难忍?浮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畅通无比!
04
家居环境与过敏性鼻炎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