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CSCO肝胆胰肿瘤大会幕
2019-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以及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医院承办的“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胆胰肿瘤大会”将于8月3日~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全程管理,掀开肝胆胰肿瘤诊疗研究新篇章”,会议口号为“肝胆相照,胰路前行”。
这是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成立后首次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三个专家委员会首度携手打造的分享肝胆胰肿瘤诊疗研究进展的新平台。在会议正式亮相之前,《中国医学论坛报》对CSCO副理事长、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秦叔逵教授进行了专访,邀请他分享大会的“幕后故事”,提前“揭秘”会议亮点。
视频:秦叔逵教授专访
“肝胆胰肿瘤是最难治的三类肿瘤,可以说是‘癌中之王’亲兄弟。
”随着胆系肿瘤(包括胆管癌、胆囊癌、以及肝内胆管癌和肝胆管细胞癌)发病率的逐步增高,以及考虑到其难治性,有必要加强对胆系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研究,因此,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在今年初应运而生。而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和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都已成立多年,每年都有相应的学术活动,包括年会、一系列的城市巡讲、培训班以及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媒体共同开展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术宣传和交流活动。
众所周知,过去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非常困难,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问世和兴起,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胆系肿瘤、胰腺癌、肝癌已成为非罕见肿瘤中最难治的类型。考虑到肝胆胰肿瘤在发病原因上有类似之处,比如均与炎症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最难治的实体瘤等,今年三个专家委员会商定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其目的是,一方面由于这三类肿瘤联系较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类似的学术会议较多,集中开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有关的知识,减轻CSCO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负担。以后也将继续沿袭这一做法,由三个专家委员会轮流执行、组织召开肝胆胰肿瘤大会。
“大会主要内容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交流、学习肝胆胰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及进展,二是发布《CSCO肝癌诊疗指南》。
”本次肝胆胰肿瘤大会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两方面。
第一,交流、学习肝胆胰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及进展,切磋临床经验,以实现共同提高。
会议邀请到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包括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的肝癌首席专家、同时也是美国国家肝癌专家组组长的GhassanAbou?Alfa教授,他将报告“晚期肝癌治疗新进展”;MSKCC胰腺癌首席专家、同时也是美国国家胰腺癌专家组组长的EileenM.OReilly教授,将报告“胰腺癌基因组学和治疗新进展”;还有来自日本的TakujiOkusaka教授,将报告“日本肝胆胰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此外,国内肝胆胰肿瘤领域各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也将悉数出席,如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医院沈锋教授等。来自临床诊疗和研究一线的“各路高手”将云集于此,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掀开肝胆胰肿瘤诊疗研究新篇章。
第二,发布《CSCO肝癌诊疗指南》。年,在樊嘉院士的带领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简称“《规范》”)。该《规范》类似于行业的法规、标准,需要兼顾全国经济卫生发展的不平衡,更多地起到“教科书”式的指导作用,而CSCO指南则侧重于对《规范》的补充和细化,发挥“更新、更快、更细”的特点。
《CSCO肝癌诊疗指南》自去年开始修改,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几易其稿。与《规范》作为基本标准的属性不同,CSCO指南以学术引导为主,虽然兼顾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但更多的是学术引领,因此相比之下可能会“更新”。在版本更迭时间上,第一、二版《规范》先后于年、年发布,间隔了6年时间,而CSCO指南计划是1~2年更新一次,因此“更快”。另外,CSCO指南更加细化国家的规范,对大的原则、方向讲得比较多,可能会具体谈到某一种药物,甚至是某个药物的不同用法,也就是“更细”。
“关键词解析《CSCO肝癌诊疗指南》
——国情、进步、实用
”在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的亲自主持下,经过一系列改进,CSCO指南实现了与国际同步,采用证据级别和专家推荐级别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搜集、推广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关资料,另一方面考虑可及性,考虑经济卫生比和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CSCO肝癌诊疗指南》也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写作过程中,吸取其他最新的肝癌指南、规范或共识的先进经验,如我国的肝癌诊疗规范,美国肝脏病学会、欧洲肝脏病学会、亚太肝脏病学会的指南等,同时特别强调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指导临床实践。
充分考虑国情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少数是胆管细胞和混合性肝癌以及纤维板层癌等,是中国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7%以上,死亡人数达到全球的50%以上。在肝癌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和分期、以及治疗策略上,我国都与欧美国家有很多不同,即有高度的异质性,并且已经明显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所以在手术、介入或局部治疗失败后,或者不能手术、介入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在西方国家其生存期约为9~11个月,而在我国只有3~4个月;当然,经过治疗后其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所以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考虑到这种高度异质性,不能生搬硬套国际上的东西。
涵盖最新进展
肝癌的治疗进步非常快。
第一,从治疗理念上,肝癌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基础肝病的管理,即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和可能相关的并发症;二是肿瘤治疗,这在指南中均有体现。
第二,强调多学科合作。肝癌的治疗手段比较多,对于早中期患者强调手术及局部治疗,对于中晚期患者强调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提倡多学科合作,多种方法、多种药物有机化合理综合治疗。
第三,肝癌的药物治疗特别是中晚期肝癌近年来有了巨大的进步。年,索拉非尼的问世开启了肝癌靶向治疗的“阿里巴巴”大门,但很可惜在此后近10年里一系列研究都遭遇“滑铁卢”,直到年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包括一线治疗中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相比达到主要终点非劣效、次要终点全面超过索拉非尼,二线治疗中瑞戈非尼有了很好的疗效,卡博替尼、PD-1单抗、雷莫芦单抗相继获得成功,目前仍有许多研究正在进行。化疗方面,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美国NCCN指南连续四年(-年)都将肝癌的系统化疗列为治疗选择之一。免疫治疗上,PD-1/PD-L1单抗的研究如火如荼,未来可能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互相联合更加重要,免疫治疗或将贯穿于肝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从borderline(临界可切除)肝癌的新辅助治疗开始,到中高危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再到晚期患者的一线、二线、三线治疗,有关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近5年,中国发起的创新药肝癌研究共有45项,医院共参加了37项,牵头开展33项,与国内一些大的肝癌中心如医院、医院、医院等共同协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肝癌治疗的进展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都将在CSCO指南中展示出来。
注重实用性
最近两年,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与CSCO团体会员洞察力科技公司发起了一项公益性的肝癌登记项目,目前已经收集了两万多例患者资料,这项realworldstudy(真实世界研究)让我们对肝癌的诊疗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年以来在推广肝癌诊疗规范之后,我国肝癌临床诊疗水平如何。对此,我们有很多值得庆幸和自豪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数据也会在本次即将发布的CSCO指南中有所体现。因此,CSCO指南将更加注重实用性,作为广大CSCO会员的参考书去指导临床。
此外,CSCO指南特别设计成“口袋书”,非常袖珍,可以随身携带,方便临床医生随时查阅。《CSCO肝癌诊疗指南》在8月份正式公布后会很快印刷成册,免费提供给所有广大CSCO会员。
附: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胆胰肿瘤大会学术日程
编辑
豆豆(中国医学论坛报)
今日肿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