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
2021-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504/7111844.html影像检查是胰腺癌获得初步诊断和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规范化诊治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是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前提。影像学检查应遵循完整(显示整个胰腺)、精细(层厚1~2mm的薄层扫描)、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的基本原则。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影像检查流程请见图1和图2。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等特点,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常规超声可以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观察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并寻找梗阻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判断肿瘤对周围大血管有无压迫、侵犯等。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肿瘤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包括视野较小,受胃肠道内气体、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完整观察胰腺,尤其是胰尾部。2.CT检查:具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三期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肝转移及显示肿大淋巴结。CT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联合应用可准确提供胰腺癌病变本身情况、病变与扩张胰管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信息,其中MIP和MPR是最常用的后处理技术。近年来CT灌注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它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特点和血管特性,以期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评价肿瘤疗效,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转归等。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随着MR扫描技术的改进,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大大改善了MR的图像质量,提高了MRI诊断的准确度,在显示胰腺肿瘤、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的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显示出越来越高的价值,同时MRI具备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无辐射的特点,胰腺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为CT增强扫描的有益补充;当患者对CT增强对比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应用,在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更具优势,有报道MRI使用特定组织的对比剂可诊断隐匿性胰头癌。MRI还可监测胰腺癌并可预测胰腺癌的复发,血管的侵袭,也可以预测胰腺肿瘤的侵袭性,而胰腺癌组织的侵袭可作为生存预测的指标。MRCP可以清楚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全貌,帮助判断病变部位,从而有助于壶腹周围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经皮胰胆管穿刺造影(PTC)相比,具有无创的优势;另外,MR功能成像可以从微观角度定量反映肿瘤代谢信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波谱成像(MRS),需与MR常规序列紧密结合才能在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中发挥更大作用。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实践过程中:①不推荐作为胰腺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它可以做为CT和(或)MRI的补充手段对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有助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然而其对于诊断小胰腺癌作用有限。②PET-CT检查在排除及检测远处转移病灶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原发病灶较大、疑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CA19-9显著升高的患者,推荐应用。③在胰腺癌治疗后随访中,鉴别术后、放疗后改变与局部肿瘤复发,对CA19-9升高而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阴性时,PET-CT有助于复发转移病灶的诊断和定位。④对不能手术而行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通过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早期监测疗效,为临床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以及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5.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在内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超声成像,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EUS引导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成为目前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另外,EUS也有助于肿瘤分期的判断。(1)早期诊断:EUS是将探头插入胃、十二指肠贴近胰腺显像,由于超声内镜探头离胰腺距离近,探头频率高,并且避免了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故诊断胰腺疾病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可检出直径小于1cm的胰腺癌,对小胰癌诊断价值极高。(2)TNM分期诊断:EUS可显示胰腺癌的大小,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血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壁、肝脏、肾脏、肾上腺,以及有无转移性淋巴结,有较高的TNM分期诊断正确率。EUS对T1~2期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72%,对于T1~2期肿瘤检查优于影像学检查。EUS对T3~4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72%。EUS在判断淋巴结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2和0.74)低于对周围血管浸润情况的判断(分别为0.87和0.92)。EUS预测胰腺肿瘤的可切除敏感度达90%。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胰腺占位而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的患者或病灶周围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EUS能够提供比CT和MR更多信息,可作为CT和MR的重要补充。(3)超声内镜引导下介入技术: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该技术在胰腺肿瘤的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于胰腺癌的诊断,EUS-FNA具有极高的准确率,是胰腺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的首选方式。对于大多数胰腺肿瘤,EUS-FNA都可以提供足够的组织进行病理评估。在近期的一个荟萃分析中,其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分别达到85%和98%。实施EUS-FNA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a)放化疗前需要病理学诊断,首选EUS-FNA。穿刺部位可以是胰腺癌原发灶或转移灶。与体表超声及CT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相比,EUS-FNA检出率更高,特别是较小病变。同时,EUS-FNA还可以诊断被体表超声或CT忽略的远处淋巴结、腹膜或肝脏的转移。(b)如果首次细针穿刺(包括US、CT或EUS引导下)结果阴性,可重复行EUS-FNA提高诊断率。(c)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是许多影像诊断难点,单纯依靠影像学特点鉴别这两类疾病的特异度差。因此如果需要对怀疑胰腺癌的病变进行病理学诊断,首选EUS-FNA。(d)对于手术已经无法切除的胰腺癌,EUS发现可疑转移灶,可以行EUS-FNA辅助分期诊断。②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注射治疗(EUS-FNI):一种新兴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该技术均在EUS-FNA技术基础上进行。包括溶腺瘤病毒注射术、光动力治疗术、射频消融术、物理治疗术(局部高温、低温治疗)、放疗粒子种植术。③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是指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胃穿刺胆管或经十二指肠穿刺的胆道造影置入胆管支架进行胆管内引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胆管引流技术,EUS提供的精确成像使其成为较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更少侵入性的操作。依据途径不同分为经肝内胆管和经肝外胆管,主要根据肝内胆管的扩张情况、胃出口梗阻情况及十二指肠降部的通畅情况。主要适用于常规ERCP失败或由于胃肠管腔梗阻或外科手术后畸形(如Whipple术后,BillrothⅡ胃空肠吻合术,肝管空肠吻合术,胃旁路术)或先天畸形(乳头旁憩室)等造成的无法行常规乳头插管时,要首先考虑EUS-BD,其操作成功率达90%左右。④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引流术:主要适用于良性胰管梗阻所造成的胰管高压和胰腺实质压力增高,出现腹痛症状,无法行ERCP或ERCP失败的患者。⑤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胰腺肿瘤患者,可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的药物封闭及阻滞,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⑥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US-GJ):EUS-GJ即完全在超声内镜下经胃穿刺到近端小肠,放置导丝后,经导丝放置一大口径全覆膜支架,以打通胃和小肠之间的通路,也就是重新“造”了1条胃与小肠之间的“新路”,从而解决十二指肠梗阻的问题。相较于十二指肠支架术,EUS-GJ避免了十二指肠支架被肿瘤堵塞或者移位,从而需要再次放置支架的情况,EUS-GJ可长期有效微创地改善梗阻症。相较于以往的开腹胃空肠吻合术,本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充分体现了内镜微创的优势。6.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胰腺癌最常见的ERCP表现是主胰管近端狭窄与远端扩张:主胰管狭窄,中断或移位,胰腺实质区粗大不均的腺泡影,对比剂滞留,胰液对比剂有充盈缺损或分支胰管移位;胰头癌压迫主胰管和胆总管时,可显示扩张的双管征。ERCP并不能直接显示肿瘤病变,其主要依靠胰管的改变及胆总管的形态变化对胰腺癌做出诊断,对胆道下端和胰管阻塞或有异常改变者有较大价值。另外,胰腺癌还具有一些特殊的ERCP征象,如双管征、软藤征,这些征象对胰腺癌有特异性诊断价值。7.经ERCP细胞病理学诊断:采用ERCP插管至胰胆管内收集胆汁、胰液、进行胰胆管内细胞刷检或钳夹活检组织,然后行胰液及胆汁相关脱落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诊断。尤其对于无法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可以一次完成减黄操作及病理与细胞学检测,应当做为无手术指征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处理手段。但ERCP下活检及细胞学刷检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不能令人满意,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8.ERCP联合胰胆管内超声检查(IDUS)诊断:ERCP下IDUS是一种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胰胆管图像的技术方法,探头可以获得°的扫描,而且可以较为容易的在不进行乳头切开的情况下插入胆管。IDUS可以实时提供整个胆管以及胆管周围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在分辨胆管良恶性狭窄方面要优于EU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胰胆管内活检联合应用能够更准确的探及病变处管壁以及活检钳部位,使得组织获取部位更为准确,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度。9.骨扫描:探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方面应用最广、经验丰富、性价比高,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高度怀疑骨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可以常规行术前骨扫描检查。知其意明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