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报道愿
2020-10-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pf.39.net/xwdt/181005/6562617.html导读:年7月19日,曾经是浙江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长三角地区拥有上千万读者的《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整版报道:愿我们的身体都不长“石头”,“排石大王”王长根医师、“长根结石疗法”唯一传人王琼医师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了胆结石形成的六大因素、结石“易长人群”、“长根结石疗法”的原理和预防结石的方法等相关知识。详情请看下文。
报道原文
胆石病过去在中国并不被人所熟悉。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上认为中国胆石病较少,但近40年来,这种病的发病率在我国,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增长很快,因此也成为一种人们熟知的多发病和市民新型富贵病。
警惕逐年升高的发病率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做的两次调查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胆石病的发生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越来越呈年轻化。从目前来看,胆石病在中国城市中的发病情况已开始符合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
随着80年代B超的广泛应用,胆石病的诊断也变得更加准确可靠。因此,在我国80年代做的胆石病普查中,由于发病率的明显升高,在当时还产生了一些疑问,因为不能确定是否是由于检查手段的改进而造成了这一结果。
但通过40多年来的长期观察发现,胆石病发病率的升高不只在我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上升趋势。
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平均来说,成年人胆石病的发病率在7%或更高,而根据年龄段的不同,一般年龄越大则发病率也越高,在70岁、80岁年龄段中胆石病的发病率则高于5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这种疾病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胆石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胆结石形成的六大因素
对于我国胆石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王长根医师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逐渐趋向西化,食物中的脂肪摄入量过高,容易形成胆结石。一般来说,六种情况容易形成结石:
一、不良生活习惯。
如爱静不爱动肥胖症、妊娠后期的病人,因体力活动减少,腹壁松弛,内脏下垂,长期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胆囊肌张力减退,致胆汁逐渐淤积、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据有关资料统计,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二、胆囊的慢性炎症。
胆囊黏膜因受浓缩的胆汁或返流的胰液刺激而发生炎症,其坏死脱落的黏膜和细菌、病毒等构成一个核心,促使胆固醇、胆红素沉积,久之形成结石。
三、盲目节食减肥。
不食早餐,喜食甜食、高脂肪类食物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安妥明、雌激素等,均可导致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易浓缩,胆固醇呈饱和状态,相互沉积而形成结石。英国医学家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另有报道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患结石。
四、某些物理因素影响。
做胃手术易损伤支配胆囊运动的神经,使胆囊功能降低,胆汁淤积,久之形成结石。
五、胆固醇的代谢失调。
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及高脂肪饮食或糖尿病患者,其血中胆固醇含量均增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此时若胆汁淤积,胆盐减少,则极易形成结石。
六、有不良卫生习惯,感染肠道寄生虫者。
进入胆道或胆囊内的蛔虫其死亡后的虫体或虫卵皆可形成结石。日本学者对手术取出的胆红素钙结石进行分析,发现55%的结石是以蛔虫卵为核心的。我国胆结石的成分中虫卵占20%~84%不等,高发地区占70%以上。
结石喜欢长在谁的身上王长根医师根据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有五种人特别容易长结石:1、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2、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3、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4、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5、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分娩排石使你一身轻松
胆结石治疗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很难彻底治愈。长期以来,医疗界将胆结石列为世界十大难症之一。“分娩排石法”唯一传人王琼医师说,人体的胆总管很细,只有0.6厘米,胆囊颈部的胆小管更细,仅有0.2-0.3厘米。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胆囊结石,直径低于0.5厘米,通过药物可以让它排出来。胆总管结石不能超过1厘米,因为胆总管不可能扩张的很大。所以海内外的医学权威曾断言: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石无法从体内整体排出,凡是超过1厘米的结石就不可能通过药物排出来,只能动手术把它取出来,否则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不过王长根医独创的“分娩排石法”,却打破了这一断言。该法采用特制药物促使肝胆管扩张,把结石嵌顿时发痛的病理现象转化为“分娩排石”的生理现象:即凭借药力,使得肝胆管高度松弛,扩张到能使超过胆管极限的结石顺利地排出,排出的最大结石直径竟然达9.3*4.2厘米,观之称奇。
据王长根医师介绍,“分娩排石法”从医理上称为‘“胆管扩张法”。意思是把结石像母亲分娩婴儿一样把它排到体外。它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特制药物作用,促使胆管高度松弛,胆管扩张到可使结石顺利地排出,同时增强胆囊蠕动。随着胆管的扩张和胆囊的蠕动,胆管内的结石就有了出路。药物作用下,肝脏胆汁的分泌也会急剧增加。胆汁一多,压力就增加,就能加快结石的移动。这好比是一个推动结石的液压装置,将结石慢慢往外顶。增加的胆汁在胆管中还能起润滑作用,促使结石移位,并能对胆管起到很好的消炎作用。从药理上来说,对所有用“分娩排石法”治疗的患者而言,都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治疗效果有两类,一类是顺利排出了结石,还有一类是缓解了病痛,这对有些因为结石太大,卡得太紧,痛起来用“杜冷丁”都不太显效的病人而言,效果更为显著。
王长根医师说: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分娩排石法”具有鲜明的三大特点:
特点之一是病人既不需要住院、不需手术,保住胆囊的同时也不需忌口。通常,胆石病人最怕吃油腻,不敢吃肥肉煎蛋一类的食物,而此疗法对病人却全无禁忌,鸡鸭、蛋、年糕,甚至红烧肉,能吃什么就吃什么。
特点之二是“分娩排石法”不仅能有效排出结石,还能标本兼顾,有效治疗结石病,防止复发。只要坚持按疗程治疗,一般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特点之三,一些结石大的患者,治疗中会像分娩婴儿一样有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这种阵痛,目的是增加胆囊的活动,促使结石的排出,大家不必过分紧张。
有人担心,“分娩排石法”治疗超过胆管极限的结石会不会刮伤胆管?对此王长根医师解释,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胆绞痛时呕吐不会吐血、便血,因为胆结石在胆管内的时候,基本上是软的,只有在排出体外接触空气水份蒸发后才会变干,但也是很松不硬的。所以,“分娩排石法”不会导致内出血,是一种安全的排石法。
尽管非手术治疗结石病的方法有许多,而“分娩排石法”,却以其疏肝、利胆、消炎、排石、缓解疼痛的独特功效,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