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难忍竟是结石作怪内镜下ERCP轻
2020-10-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日,患者刘女士因上腹痛入院就诊,经询问发现,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后至当地诊所予以“奥美拉唑针及消炎药(具体不详)”对症支持处理,上腹痛可缓解,未予重视进一步诊治。患者于次日2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程度较剧,向后背部及上腹部两侧放射痛,伴恶心腹胀,随后来我院急诊,急诊查血常规+超敏CRP:白细胞计数12.3*10^9/L,中性粒细胞相对值0.,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1.03*10^9/L。急诊生化:谷草转氨酶U/L,乳酸脱氢酶(急诊)U/L。全腹CT示:胆总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急诊拟“胆总管结石伴感染”收入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叶淑芳主任医师查房后,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为其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术中造影见胆总管扩张,胆管下端近乳头处两处充盈缺损,均约0.8*0.8cm,取石球囊取出两颗完整黄黑色结石,再次造影未见充盈缺损,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明显,过程用时30分钟。术后,患者及家属表示非常感谢,想不到胆结石竟能在内镜下轻松取石,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及疼痛。
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常被人们称为“口中取石”
是通过借助造影来配合治疗
胰胆疾病的重要微创方法
ERCP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为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优势:
1.在十二指肠镜下手术切口更小,有利于保护乳头括约肌功能,出血少,风险低;
2.术中可视化操作,直接观察胆道,并选择治疗策略;
3.更高的取石效率,减少了胰腺炎、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后患者均无不适症状,恢复快。
ERCP适应症:
⑴胆管结石:行十二指肠内镜下取出胆管结石后,可取代传统的剖腹胆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不开腹,创伤小,可防止结石复发。
⑵胆囊切除后胆管残余结石:内镜下可取出结石,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
⑶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早期1-3天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⑷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高,传统手术风险大,及时行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减压,可迅速稳定病人病情,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⑸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诊断困难,ERCP一目了然,可活检。
⑹慢性胰腺炎及胰管结石。
⑺胆管癌或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行支架治疗解决黄疸,延缓肝功能衰竭,大大延长生存期。
ERCP禁忌症:
⑴有上消化道狭窄、梗阻,估计不可能抵达十二指肠降段者;
⑵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其他内镜检查禁忌者;
⑶非结石嵌顿性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
⑷有胆管狭窄或梗阻,而不具备胆管引流技术者。
来源丨内镜中心
作者丨章小君
审核丨舒海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