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率超8成,两款治疗胆管癌的新药呼之欲
2020-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胆管癌生存形势严峻,亟待新药破局
胆管癌是一组高异质性、具有侵袭性的癌症,其发生率虽然在欧洲等地区很低,但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发生率却较高,而且胆管癌一旦发病,仅有不到1/3的患者能够手术切除,即使能做手术的患者,复发仍很频繁,预后也较差。化疗和放疗是晚期胆管癌常用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长期以来,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直期盼有疗效更好的药物出现。
值得庆幸的是,在年欧洲肿瘤内科年会(ESMO)上,科学家公布了两种胆管癌新药的最新数据,一种是针对IDH-1突变的Ivosidenib(AG-),另一种是针对FGFR融合突变的Pemigtinib。靶向药无疑是如今肿瘤精准治疗的重头戏,展示的两种靶向药的积极结果无疑给医患界都带来了更多希望。
靶向新药展现全新优势
1)AG-
针对IDH-1的AG-的II期研究叫做ClarIDHy研究,共招募了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A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客观缓解率(ORR)。结果表明,AG-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接受AG-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2.7个月,而安慰剂组为1.4个月(图1);AG-的6个月和12个月PFS率为32.0%和21.9%,意味着1年以后,接受AG-治疗的患者还有21.9%的比例存活,而安慰剂组无一名患者活到6个月。
图1AG-与安慰剂的PFS结果对比
?OS:接受AG-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0.8个月,而安慰剂组为9.7个月。
?ORR:接受AG-治疗的患者ORR为2.4%,安慰剂组无一人响应。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比例为15%,包括恶心(32.1%),腹泻(28.8%),疲劳(23.7%)等,但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副作用。
2)Pemigtinib
一项名为FIGHT-的II期研究也在年ESMO上公布了研究数据,研究结果同样让人兴奋。
该研究共纳入名晚期胆管癌患者,分为3个队列:A是FGFR2融合/重排,B是其他FGFR突变,C是非FGFR突变,所有患者均接受Pemigatinib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指标为ORR,次要终点是PFS。该研究旨在评价Pemigatinib治疗经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Pemigatinib治疗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ORR:在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患者中(队列A),接受Pemigatinib单药治疗后的ORR为35.5%(图2),疾病控制率(DCR)为82%,中位疗效持续时间(DOR)为7.5个月。相比其他两个队列,队列A的患者对药物有效响应的比例大很多,有效时间也长得多。
图2Pemigatinib治疗三个队列人群的疗效
?OS:队列A的患者中位OS达到21.1个月(图3)。相比其他两个队列,生存期得到大幅度延长,意味着队列A的患者活得更久。
图3Pemigatinib治疗三个队列人群的OS结果
?PFS:随访15个月时,队列A的患者中位PFS为6.9个月(图4),意味着队列A的患者接受新药治疗时,肿瘤进展和耐药的时间得到了延迟。
图4Pemigatinib治疗的PFS结果
?Pemigatinib治疗安全性可控,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高磷血症(60%),脱发(49%),腹泻(47%),疲劳(42%)等,可以通过饮食、利尿剂等来调节缓解。
两款新药有望开启胆管癌靶向治疗新时代
AG-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对IDH-1突变胆管癌患者优异疗效,Pemigatinib则表现出治疗FGFR融合/重排晚期胆管癌的卓越潜力,且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两种新药的相关临床研究将会继续进行,期待更多数据的公布。癌度也会保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