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
2018-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年院士增选最终候选人名单。医药卫生部7人入围,分别是清华大学医院董家鸿、医院李兆申、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马丁、医院乔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兰州大学王锐、医院张英泽。
院士风采清华大学医院董家鸿
董家鸿,医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在医院和医院从事肝胆外科工作,相继担任学科带头人16年。年调入清华大学,医院首任执行院长。
董家鸿教授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长期致力于现代肝胆外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系列,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难题,提高了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胆管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症、终末期肝胆病等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精准外科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被纳入8部国家级行业指南,编入国家统编外科学教材和美国出版教科书《HeptobiliaryCancer》,成为多家国际权威学术机构CME教程的主题之一,惠及数千万肝胆病患。这一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胰腺外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整形外科、介入治疗科等诸多临床专科领域,促进了当代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
作为当今中国肝胆外科的领军人之一,他相继创建三家全国肝胆外科病终点站式诊疗中心和示范基地,打造了三支擅长复杂肝胆道病诊疗的精英团队,救治了数以万计海内外复杂危重肝胆病患。率领团队培训了余名国内外专科医师,帮助和指导了医院开展复杂肝胆手术,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临床实践指南,促进了我国肝胆外科的规范化进程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搭建了包括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一系列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为提升我国肝胆外科的全球影响力作出了贡献。
医院李兆申
李兆申,年生,河北宁晋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胶囊内镜和国际首台遥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创建急性胰腺炎救治和慢性胰腺炎微创治疗新体系,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励多项荣誉,为我国消化内镜快速发展和胰腺病诊治水平提高做出突出贡献。
年,李兆申率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世界第二台小肠胶囊内镜系统。这一系统先后在70多个国家的医院应用80万例,得到国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充分肯定,并荣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虽然突破了小肠这一内镜检查盲区,但李兆申并不满意。他说:“中国最亟待解决的消化病是胃癌。”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胃癌68万,死亡50万人,都占到全球近一半,而且多达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胃镜需要插入式检查、痛苦大,多数患者抵触胃镜检查,失去了早诊早治的机会。
如何升级第一代胶囊内镜、实现胃病无痛苦检查?面对这一无人涉足的领域,李兆申团队自年再次开始自主研发之路。磁场精确控制、自动巡航、实时定位、纳米涂膜高清成像……一个个核心技术难关被攻克。年,磁控胶囊内镜系统研制成功。通过严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检验,这一系统在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为全球首台用于临床的胶囊胃镜,真正实现了胃病的无创无痛检查。年,李兆申团队进一步引入远程阅片、人工智能技术,将“小胶囊”融入“大智慧”,几分钟内便可处理近10万张内镜图片,病变识别准确率高于95%,显著提高诊断率。
如今,“谈内镜色变”已成为历史。目前,磁控胶囊内镜已在医院和体检中心完成检查30余万例,入选“中国十大医学进展”和“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马丁
马丁,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年)和“肿瘤侵袭转移”项目首席科学家(年),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妇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丁教授30多年来坚持医疗一线工作,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同时注重临床实践中重大难题的系统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1)合理应用先期化疗并通过改进手术方式缩减对女性生育器官功能的损伤,使保留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生育功能成为可能;2)发现中国人宫颈癌易感高危基因和HPV致癌病毒整合位点,建立宫颈癌预警模型和早期预治新策略,提高我国宫颈癌防治水平;3)发现和确定肿瘤转移特异性靶向分子和靶向肽,并适时将创新成果临床转化应用,肿瘤转移靶向标记肽TMTP1已用于临床诊断,ADV-TK拮抗肿瘤转移制剂(国家I类新药)已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医院乔杰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现任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曾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学习,并于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配子、受精、胚胎和着床四方面进行不孕症机制综合研究,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
田志刚,年10月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获山西医科大学学士学位,年获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学位,年获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医学部)免疫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际免疫学联盟执委。曾任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年成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志刚主要从事天然免疫学,特别是肝脏NK细胞的相关研究。研究方向包括:NK细胞生物学研究,肝脏免疫学研究,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及产品研制。其研究发现肝脏特有NK细胞,推动以NK细胞新视角认识各肝脏疾病;创建NK细胞肝炎模型,发现若干免疫治疗新靶点;研制靶向NK细胞受体的单抗,可逆转NK细胞功能耗竭以治疗肿瘤;创建NK细胞规模化扩增和基因增效技术,突破NK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瓶颈。NK细胞治疗技术、系列单抗和蛋白药物(rhIL-12)均获技术转让。以通讯作者在Cell、Immunity、NatImmunol等发表余篇SCI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其中多项专利获技术转让。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年创办、承办并作为执行主编运行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CellMolImmunol》,最新影响因子(IF=5.,年公布)超越欧美日等国家免疫学会的会刊,位列全球国家级免疫学会会刊第一位;担任《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Cytokine》、《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等刊物副主编。年选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年亚太免疫联盟执委、年国际免疫联盟执委。
兰州大学王锐
王锐,男,汉族,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年作为负责人组建“多肽药物”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年获兰州大学与日本Kyoto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年~年先后在兰州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ofKansas从事博士后研究。年HongKongPolytechnic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王锐教授近三十年致力于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的研究,获“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持续资助。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件,已授权2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1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篇(一区和二区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5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1.3,累计影响因子,被SCI引用次,H指数为35。多篇论文被Nature出版集团等“亮点报道”,数十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获美国汤森路透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以表彰其1篇论文为中国五年内各领域共24篇最具影响力论文之一。“因在多肽科学创新性的贡献”获诺贝尔奖得主Merrifield任主席的国际评奖会授予的Cathay奖。被认为做出了“最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而被授予美国多肽Olson奖。
医院张英泽
张英泽,男,年6月出生,衡水市人,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医院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创伤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率先开展了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内固定方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严重骨盆骨折伴骨盆内大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疗、颈椎骨折同时行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微创跟骨骨折的治疗均居国内先进水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附:中国工程院年当选院士完整名单
没有错,微软公司创始人,世界首富宝座的“常客”比尔·盖茨先生当选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