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ldquo完美黄疸ldqu
2018-6-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患者一般情况:
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52岁
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廊坊市
职业:某单位在职职工
主诉:黄疸50天,进行性贫血30天,晕厥2小时。于-07-06入院。
现病史:患者50天前无诱因剑突下疼痛,医院口服“胃药(胃得安)”后,开始出现皮肤发黄、尿液发黄,大便黄色发白,无腹痛,医院住院,发现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ALT、AST轻度升高,乙肝病毒DNA:26.9IU/ml(正常12),甲肝、丙肝、丁肝、戊肝均阴性,Coombs‘试验阴性。
给予
–牛磺熊去氧胆酸0.25tid,
–恩替卡韦0.5mgqn,
–甲泼尼龙片28mgqd,
–厄贝沙坦片mgqd,
–同时保肝、对症治疗。
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黄疸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
30余天前发现患者进行性贫血,化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医院行骨髓穿刺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红细胞。建议转我院进一步治疗。
2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晕厥1次,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活动障碍。
既往史:
30年前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未系统治疗。
有高血压史10年平素口服厄贝沙坦片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否认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血制品输注史,否认过敏史。
查体:
体温:37.0℃,脉搏:45~61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69mmHg,皮肤粘膜色泽黄染,皮肤湿度正常,皮肤弹性减退,胸、腹、双上、下肢皮肤可见散在较多结痂,无肝掌,无蜘蛛痣,无出血点,无淤斑,无皮下结节或肿块,毛发分布正常。口唇色淡。心率45~61次/分,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正常,双侧无杂音。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Murpphy征阴性,肝脏、脾脏未触及,腹部无包块,肝浊音界存在。
病情分析:
因为是急诊病人,我们又是急诊ICU,所以用急诊的思维顺序来分析!
先急、重、危及生命的;
后一般,较轻的。
进行性血红蛋白下降、贫血的病人,为什么心率没有代偿性增快?难道是高胆汁酸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使心率减慢?还是……
血流动力学稳定。
连续的肝功能测定发现,胆红素升高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临床思维过程
黄疸:
溶血性黄疸:以间胆升高为主;有溶血的临床表现;
该患者是以直胆升高为主的,没有溶血的基础疾病,因此暂不考虑。
肝细胞性黄疸:
常见于各种肝炎所引起的黄疸。该患者虽然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但外院查乙型肝炎DNA定量为26IU/L(正常值为12IU/L)且ALT与AST均正常。所以肝炎后肝细胞性黄疸也暂不考虑。
阻塞性黄疸:肝外阻塞:
胆管内因素如:结石、寄生虫、血凝块的堵塞等。
胆管壁因素如:胆管狭窄(炎症、发育缺陷、外来压迫及术后并发症等引起)、胆管癌、壶腹癌、胆管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
胆管外因素如:胰腺癌、胰腺炎、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的压迫等。
辅助检查:
-05-29医院肝脏MRI:肝脏形态欠规整,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肝门结构清晰。T2WI肝实质信号增高,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内见多发斑点状强化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影。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门脉主干宽约为1.3cm。胆囊壁毛糙,囊腔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脏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胰腺未见明确信号。双肾皮质见小圆形无强化长T2信号影。肝门区见多发结节状稍长T2信号影,腹主动脉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
诊断意见:1、弥漫性肝损害,动脉期肝内多发斑点状强化影,考虑异常灌注;2、胆囊炎;3、肝门区淋巴结;4、双肾囊肿。
辅助检查:
-06-26医院肝脏MRCP:胆囊充盈欠佳,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影,肝内胆管显示清晰,未见狭窄及扩张,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显示清晰,走行正常,胰管未见异常。双肾多个小类圆形长信号影。
诊断意见:1、胆囊炎,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2、双肾囊肿。
辅助检查:-5-24医院全腹超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系统走行清晰,门静脉主干不宽,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囊:显示不清晰,大小约5.5x2.5cm,腔内未见胆汁回声为中等回声充填,回声欠均匀,未见蠕动,胆总管内径0.9cm。脾:形态正常,厚约4.2cm,脾门静脉不扩张。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厚约4.2cm,脾门静脉不扩张。结论:胆囊内中等回声。
-5-27医院:肝胆脾胰超声:门脉内径12mm,胆总管内径5.8mm,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萎缩,壁厚9mm,囊壁毛糙,水肿,不光滑,囊内仅见少量胆汁无回声,附壁可见6mm稍高回声,不移动。脾厚44mm,腹水无;胰腺未见明确异常,胰管未见扩张。
超声提示:慢性肝损害(肝实质弥漫性损害结合临床)、脾大。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萎缩、胆囊继发改变。
肝内淤胆:
1、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血清ALP、GGT、胆汁酸、胆固醇均明显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一般不超过3~6个月,少数可迁延1年以上)
2、表现为肝内淤胆的药物性肝病“”
a伴有炎症反应的急性肝内淤胆(黄疸与剂量无关,常伴有发热,皮疹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黄疸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但再度用药后黄疸很快再发。病理活检可见肝内淤胆,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汇管区周围嗜酸粒细胞浸润,肝实质改变甚少,主要为肝细胞气球样变,糖原消失、胆色素堆积等。)
b不伴有炎症反应的急性肝内淤胆(可见于应用甲基睾丸酮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之后。)
3、术后良性黄疸
4、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5、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
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阻塞: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Caroli病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
3、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主要靠B超、CT及ERCP)
4、华支睾吸虫病
5、蓝伯贾第虫性胆管炎
6、肝脏浸润性病变所致的胆汁淤
患者无传染病史,及疫区接触史,因此寄生虫相关肝内阻塞不符合。患者无先天性疾病。
那会不会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间接胆红素的升高存在同步变化,
提示:存在红细胞破坏导致的溶血。
溶血的原因
回顾患者的血常规,发现既使是在病人血红蛋白正常的时候,红细胞平均体积也是小的,而随着贫血的加重,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逐渐增大。提示:患者平时即存在小细胞低色素,而当贫血加重时,红细胞体积的“差异”越来越大。
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定义
常见的铁粒幼细胞的形态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在本病例中提示有溶血可能;
双核红细胞及分裂相可见,提示骨髓造血活跃-提示有溶血;
红细胞呈靶形,提示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有核红细胞内Fe染色,提示骨髓内储铁增加。
以铁粒幼细胞+黄疸作为关键词检索,得到的第1个结果即是——β地中海贫血
广西医院为国家指定的“地中海贫血”医院。
表格内为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说明增高的间接胆红素是可以被肝脏合成为直接胆红素的。可是为什么升高的直接胆红素不能被排出体外呢?
血红蛋白是由四个吡咯环组成的。
棕色的尿提示尿里可能存在二吡咯,而尿中的二吡咯来源于血浆,那么血浆中的二吡咯结构会不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呢?
与各相关专业医生达成的共识
兵分两路,一方面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与否与推断一致,另一方面寻找治疗方案.....
既往的体检报告,提示患者的确是存在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隐性黄疸”存在。
假说的初步模型
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呈直线变化,应该不是急性的发病过程。
每次血红蛋白的上升(输血后),随后的一天,胆红素均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奇怪的发现。
病人从既往的隐性黄疸发展到了显性黄疸,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认病人存在溶血性黄疸,同时也存在梗阻性黄疸,随着患者“继发性血色病”的加重,患者终将出现肝细胞坏死,之后再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这个病人的病程将所有黄疸的类型及表现均展现了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完美的黄疸。
后记:
“完美黄疸“——这个词脱胎于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惊悚电影《完美风暴》,电影讲述一艘捕鱼船在大西洋上遭遇百年罕见的风暴,船员们在船长比利的带领下与风暴搏斗的故事。影片中船长比利-泰恩遇到了是前所未有的特大风暴,爱丽丝飓风与两股强气流相遇,汇合形成的强大风暴真是威力无比,由于来得突然,国家气象局没有作出预报。当然,安德里亚-盖尔号渔船也就没有接到任何警告。正当安德里亚-盖尔号和其它的渔船在海上与风浪博斗,准备紧急靠岸时,空军和海岸警卫队迅速出动了直升机和快艇,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在海上展开了。
本病例中,病人的临床表现扑簌迷离又极其凶险,经过抽丝剥茧般地细致分析,发现其竟然先后出现了所有类型黄疸的临床表现,真是叹为观止,在病人顽强的坚持以及医务人员的努力下,终于将这生命之船从死亡线上救回,这与电影中的情节何其相似!
将此病例献给大家分享,并感激患者的信任以及医务人员辛勤努力!
——肖大为孙震
尊镜团队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