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有四怕五忌,想要胃好,记住一句

2018-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现代人,可以说是“十人九胃”,胃不好的人绝对是大多数的,胃炎、胃痛、胃胀气......一系列的胃病“困扰折磨”着大多数人!

养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最伤胃的,然后让自己尽量避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醒:胃有“四怕”“五忌”,想要胃好,一个也别占,送你一句养胃口诀

?

胃有“四怕”

一:怕“冷”

未彻底煮熟的虾、蟹等海鲜,凉菜、冰镇饮料、未洗干净的水果等,都会引起急性肠胃炎,是伤胃的元凶。

胃是喜温的,因此饭菜、汤饮温度尽量保持在37℃左右。“冷”还包括食物的属性,因此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有季节性,秋冬、冬春交替都是高发时期,在冬季要更加小心。

出现腹部不适,胃痛,消化能力下降时,不能再进食生冷的食物,否则会引起或加重胃部不适的症状。

?

二:怕“多”

吃得太多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如果每吨饭都吃太饱的话,胃部就会分泌大量胃液,损害胃黏膜。胃部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容易导致胃黏膜没有修复的机会,一旦胃黏膜不足,那么,胃酸就会入侵,引起各种胃病。

?

三:怕“晚”

不按时吃饭,胃酸不能被食物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

而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大概需要2小时,晚餐吃太晚,胃肠道没时间消化,会使消化功能出现异常。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一般只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如果晚饭吃得太晚,胃肠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

四:怕“忍”

在很多人眼里,胃病只是小病,胃痛了就吃点药忍忍,但这样可能让小病变成大病。

胃部不舒服就是身体在报警了,这时就要看医生。

吃药1-2周都不见好就要及时就医,就算不到两周,服药后没效果也要就医。

另外,40岁以上的老胃病要警惕胃癌。

?

胃有“五忌”

一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

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是感染溃疡的原因之一。

?

二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会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

三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经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细,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粘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保护胃。

?

四忌:酗酒抽烟无度

如果已有消化系统疾病,应立即戒掉烟酒。吸烟可使胃部血管收缩,减少胃部血液供应,同时抑制胃黏液的分泌,加重胃黏膜损害。过量饮酒则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酒精还会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过来加重胃的损伤。

?

五忌:滥用损伤胃肠的药物

容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

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

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

它们会破坏胃黏膜屏障或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均能导致胃病。

?

想要胃好,记住一句养胃口诀,即:一保、二米、三水、四穴

一保:保暖

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外出穿风衣时不要敞怀,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

二米:小米、花生米

中医认为小米可以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铁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易于消化,又不伤脾胃,本身就有和中健胃,补虚扶正的功效,又开胃又养胃,素有“代参汤”之称。

花生有一个突出的好处是能起到养胃的作用,因为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天然的低钠食物。而且花生含油量较高,所含蛋白质也很丰富,并且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每天吃适量生花生,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

三水:温水、牛奶、花草茶水

温水

35℃~40℃的温水,是胃肠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

晨起喝杯温开水,能帮肠胃道“减负”。而且,温开水能帮助缓解便秘,降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还能帮助吸收早餐中的营养。

因此,清晨起床后,一定记得喝1~2杯(~毫升)的温开水。

?

牛奶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一天不宜超过两杯。

?

花草茶水

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根的目的。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茶疗,即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茶疗温和持久,古老的中医,很早就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每天用2g蒲公英泡茶,就能对胃炎、胃溃疡等有很好的改善。《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

刺玫花茶能理气活血、疏肝解郁,主治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铁打损伤等症。

?

四穴:足三里、中脘穴、章门穴、膻中穴

按足三里——促进消化

足三里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

按摩本穴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

按中脘穴——温胃理气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胸剑联合与肚脐中央之间中点处,所谓胸剑联合,就是自胸部正中向下循按,指下由硬变软处,即胸骨下端尽处。

胃位于横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中脘正处在胃的贲门和幽门之间。在胃的中部,当然以治疗胃部的问题为主。

?

按章门穴——解除胃痛

章门穴正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缘处,为足厥阴肝经穴,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双手叉腰,两手大拇指指腹点按在穴位处,适当用力会有酸胀感,坚持2分钟。

?

按膻中穴——调气养胃

膻中穴的位置位于两乳头中间,胸骨上。

膻中穴是气会,对于人体内气的运动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另外膻中穴位于胃的上方,上焦与中焦交界之处,是上焦呼吸之气与中焦脾胃之气会聚和通行的关键通道,所以通过刺激膻中穴,我们可以调理上焦与中焦的气机,使得肠胃气机得到疏理。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长按左边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白癜风能治好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yfbf/91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