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诊治疾病临床感悟重庆市肿瘤医院针灸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医耳穴专家研讨园地来稿选登
笔者运用耳穴诊治疾病40余年,深感耳穴诊治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在诊断上具有查病快、准确率高、定位准确、能重复诊断和早期发现等特点;而在治疗上则具有治疗面广、疗效快、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双向调节等优点。现将40余年耳穴诊治疾病的体会阐述如下:
1耳穴诊断疾病
耳穴诊断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等记载,通过历代医家大量临床实践总结,才使得耳穴望诊法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现今耳穴诊断方法其实是一种综合性诊断法。笔者运用一视、二触、三听(指耳穴探测仪的声音)及观察电探测器仪显示的数字或通过耳廓染色等方法,结合中西医理论进行诊断,如耳穴通过经络、神经、体液、生物电等多层次途径与患部联系,肉眼可在组织学层次上发现异常变化,甚至还可在分子、原子等微观层次上找到不同变化和反应。因此,刺激耳穴时,即可出现耳部、患部、循经、全身等反应,而借助这些反应便可对疾病进行诊断。
1.1心血管系统疾病
笔者对62例冠心病病人进行耳廓视诊,有耳褶(耳垂上)者48例,占77.41%;心区充血、脱屑、心区凹陷扩大(正常为0.2mm)压痕等变化46例,占74.19%;对6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电探测,在降压沟中上段和降压点,其敏感率占90%以上。
1.2消化系统疾病
笔者对98例胆结石患者进行检查、视诊,见胰胆区呈点白,白色片状增厚,有时出现在胰胆区相应的耳背部,用染色法诊断:90%病人胰胆区着色。而对80例急性胃炎病人进行视诊和电探测,发现胃区充血为72例,占90%,电探测发现耳穴的相关部位电阻明显下降。对例慢性胃炎视诊,发现耳轮脚延长、增宽,个别出现结节,胃区呈白色,电阻无变化例,占85%。
笔者对86例慢性肝炎及有肝炎史的病人视诊,发现肝区隆起为58例,占67.44%;肝功不好的可见肝阳区充血,肝脾区出现红晕,充血或血管怒张。另外根据肝区结节大小还可判断肝脏的大小。
1.3妇科疾病
笔者对38例盆腔炎病人视诊,发现耳穴盆腔出现红色和红色丘疹,电探测发现电阻变化为30例,占78.94%;对20例子宫肌瘤视诊发现:内生殖区出现丘疹为15例,占75%。
1.4骨关节病
笔者对34例颈椎病患者视诊,发现颈椎区结节状21例,占61.7%;条索状13例,占33.2%;珠状10例,占29.4%;充血9例,占26.5%。而腰椎间盘突出,以腰椎电阻变低为主。
1.5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患者的支气管区可见丘疹,皮肤粗糙,急性呈红色,慢性呈白色;支气管扩张时可见血管怒张,呈暗红色;而肺气肿可见肺区肿胀。笔者对50例慢性咽炎患者观察发现,45例耳垂下缘皱褶,占90%。
1.6神经系统
失眠:耳垂4区,触及条状软骨增生,皮质下电阻变低;多梦:心区发亮或隆起;头昏头痛:对耳屏相应部位隆起,通过50例头痛病人的观察,属上述变化者40例,占80%,伴有头晕者30例,其中枕区隆起21例,占70%。
1.7恶性肿瘤
笔者对例恶性肿瘤病人、例一般疾病病人和例正常人的耳廓进行观察,发现恶性肿瘤有以下特点:耳轮色素沉着,Y2软骨增生,相应部位软骨增生;一般疾病病人则在相应部位出现色泽及血管变化;正常人耳廓上变化不大。三组间通过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1.8电探测在癌前病变的应用
笔者运用大连魔针产QZT--2型电探测仪对中度以上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单克隆抗体阳性病人例,单纯性胃炎病人例,正常例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萎胃组与另两组比较,其单项癌区电流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1.9观察生理现象
一个人的智商和脾气,主要观察对耳屏的三角峰高度和耳轮结节的大小,智商高则三角峰高,耳轮结节小则脾气好。
2耳穴治疗疾病
耳穴是人体各部位与外界信息传递交换的窗口,临证不仅可根据耳穴反应作出诊断,还可通过对耳穴进行刺激,使信息传入机体,从而产生疏通经络、调整虚实等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近30多年来广大耳穴工作者作了以下的研究:
2.1耳穴治疗内容和对象研究
应用耳穴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研究;治疗工具的研究,如毫针、皮内针、揿针、提针、磁提针、耳穴电刺激;治疗方法的研究:如耳针、耳压丸法、药物注射、耳灸法、放血法、耳穴电刺激法……,现已有20多种治疗方法。
对各种疾病治疗的研究,可分为广度和深度的研究,所谓广度是指研究耳穴可治哪些疾病,所谓深度是指对某一种病进行深入研究,用不同耳穴刺激法治疗一种疾病,研究最好的耳穴配方,最适合的刺激方法,以提高耳穴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
2.2耳穴临证配伍
目前公认的耳穴配伍四大原则(略),证明耳穴在机能上有协同作用,而对穴位相关群的认识,更进一步证实了各种疾病在耳廓上的反应并不是一个点,而是呈现一组相关群点,因此合理的耳穴配伍,对提高临床疗效,无疑是关键之所在。常用配穴方法有:相应部位取穴、脏腑辨证取穴、经络学说取穴、现代医学取穴、临床经验取穴。
在配伍原则具体应用上,笔者一般用4~12个穴位,取穴太少则作用小。与疾病对应的耳穴:如胃病取胃、肝病取肝、肩痛取肩;与疾病病因有关的中西医理的相关耳穴:如皮肤病取肺、眼病取肝、骨病取肾;根据临床症状取穴:如肝病腹水取艇中、糖尿病取渴点穴;特殊作用穴位:如耳尖放血降压、耳中止血、便秘点治便秘等。这些特殊穴位多为经验用穴,疗效十分显著,应该收集使用。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临床通用穴位,这些穴位在配方中出现频率高:如神门、交感、皮质下、枕、内分泌、肝、肾、脾。如肾穴,中医理论认为“肾乃人体元阴元阳之所在”、“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而其它穴位还可从西医理论上理解:能调节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正常发挥,故这组穴位治疗各种疾病时是不可缺少的通用穴。
笔者配穴时,如需强刺激则常在耳背的对应处加穴对压,这对止痛作用非常好。关于耳穴配伍禁忌问题也应考虑:如腹胀不能取神门穴而用交感和皮质下、器质性心脏病不能取心而取小肠和心脏点、高血压病人牙痛时不能取拔牙麻醉点,因该穴会导致向临近穴升压点放射。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大量研究表明,穴位对人体的调节有良性、双向等调节作用,即总是朝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调整,一般来说不存在配伍禁忌:如胃和下丘脑有增加食欲作用,也有抑制食欲作用。
2.3耳穴治疗适应症
耳穴治疗涉及病种达余种,其中疗效好(有效率达70~90%者)有50多种;有一定疗效者百余种,其余的为辅助治疗作用。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神经、内分泌等各科。
2.4曾治部份病例举隅
要提高耳穴疗效,取决于4个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方法对。
2.4.1耳穴戒烟(例)
耳穴疗法:双耳穴的上下肺、肩(戒烟1穴)、眼(戒烟2穴)、神门、口、舌,3天换贴1次。
效果评定:痊愈(完全戒除)占63%;显效(减少吸烟3/4)占18%;有效(减少吸烟1/2)占10%;无效占9%。
2.4.2耳穴治疗胆结石(例)
耳穴疗法:取穴胰胆、肝、脾、三焦、总胆管、交感、神门、耳迷根。3天换贴耳穴1次,左、右两耳交替贴压,同时配合食用猪蹄尖。
效果评定:全部病人结石大小为0.8cm×20px以下,泥沙样结石病人为多。其中,痊愈占16%、显效占52.4%、好转占11%、无效占8%。
2.4.3耳针预防人流综合症(例)
耳穴疗法:子宫、神门、交感、肺(双耳)加汉神牌QZT--9D型探测治疗仪器,用疏密波,手术前15分钟开始诱导,手术后取针。对照组不用耳针,两组均不用止痛药。
效果评定:一级,无痛苦;二级,疼痛能忍;三级,疼痛难忍发出呻吟。
针麻组(例):一级例,占94.61%;二级18例,占4.41%;三级4例,占0.98%。
对照组(例):一级15例,占4.63%;二级例,占93.21%;三级7例,占2.16%。
统计学处理:P<0.01。
2.4.4耳穴减肥(例)
耳穴疗法:食欲亢进型,取脾、胃、饥点、下丘脑、口、食道;食欲欠佳型,取肺、神门、内分泌、脾、胃、三焦;食欲一般型,取饥点、胃、肺、内分泌、三焦。
效果评定:饮食不变,1月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其中,显效(体重下降3kg以上)41例,占31.53%;有效(体重下降1-3kg)80例,占61.54%;无效(体重下降0.9kg以下)9例,占6.93%。总有效率93.7%。
2.4.5耳针治疗呃逆(58例)
耳穴疗法:取耳中、胃、交感、耳迷根。
效果评定:一次痊愈30例,占51.72%;1~5次痊愈20例,占34.48%;无效8例,占13.8%。
2.4.6子午流注在耳穴中的应用
笔者专著《实用耳穴诊治法》根据子午流注学说,把人体十二经脉与十二地支相对应,治疗时可根据疾病所涉及的脏腑或经络而选择相应时间加压耳穴,即可产生明显治疗效果:如坐骨神经痛在申时,偏头痛在子时,肾有病在酉时,心脏病在午时按压耳穴,而高血压可借鉴针灸常用曲池、足三里而取大肠的卯时与胃的辰时。笔者在实践中常选择一些经络循行明显的疾病进行治疗,确实发现选择经气流注时间加压耳穴比常规加压耳穴效果明显,如:
李某某,患麦粒肿,取眼、脾、肾上腺,耳针无效,后改为巳时治次日即愈。
刘某某,耳鸣,取穴肾、枕、内耳、交感、肝,常规加压效果差,后改为酉时按压,第2天明显好转。
2.4.7耳穴单穴临床观察
胃穴—治胃痛、耳中—治呃逆、耳尖放血—治高血压、枕—治眩晕、腰骶椎—腰痛、牙痛奇穴—治牙痛、坐骨神经穴—治坐骨神经痛、肩—治肩周炎、内鼻—治鼻炎、头痛则按痛之部位分别取枕、额、颡。
采用以上穴位往往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2.5耳压治病注意事项
防止胶布和王不留行污染致耳部发炎;耳针时要用碘酒、酒精消毒,以防耳软骨膜炎;耳部有皮损、冻疮,不宜贴压,以防感染;夏季多汗,不宜贴压时间太长;孕妇不宜贴压腹穴,以免流产。
3小结
在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耳穴疗法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几十年风雨沐浴下,更显出它熠熠的光芒,而在广大耳穴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耳穴疗法必将有所发展,并将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诊治疗法,为人类保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