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球囊的用法

2016-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今天学习有关内镜下三级扩张球囊的用法和相关知识。

一、消化道狭窄的简介

消化道良性狭窄:是消化科及内镜室工作中常见的疾病,如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食管腐蚀性灼伤后狭窄以及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等。目前对良性狭窄病变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扩张探条扩张、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扩张。食管支架要选择全覆膜可回收支架;由于早些年覆膜工艺不佳,支架在体内留置半年以上时覆膜会消失;随着工艺的改进,硅胶覆膜支架可以长时间在体内留置,从而达到较好的持续扩张效果。医院最近又研究了应用放射状切开治疗消化道良性狭窄及相关一系列的组合治疗,报道效果不错。

食管癌和食管吻合口狭窄

消化道恶性狭窄:对于食管及结肠的恶性狭窄,目前内镜下治疗主要以姑息治疗为主,比如支架置入,放疗支架置入,化疗粒子置入及消融治疗等。在恶性狭窄支架置入过程中,医院可以不用扩张而直接放置支架。不过消化道支架放置的标准过程里,还是有支架置入前扩张的步骤。支架置入之前对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可以使支架置入和置入芯取出更容易。所以,扩张操作对支架的顺利放置也起着比较大的作用。

食管癌示意图

二、扩张探条与扩张球囊

应用萨氏扩张探条扩张消化道狭窄病变已经成为比较古老的、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扩张探条不能直视,很难直接发现出血或者穿孔的等严重并发症,而且需要退出探条逐级更换,操作比较麻烦,患者也非常痛苦。而扩张球囊的出现,明显改善了探条扩张的不做。

球囊扩张一般在内镜直视下操作。扩张操作时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病变处有无出血等情况。这样扩张操作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就在可控范围之内了。球囊扩张明显比探条扩张优势大,所以目前消化道狭窄的主流扩张还是球囊扩张。

在ERCP的操作中,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EST(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比较有风险又不好掌握而且是以前ERCP治疗必做的项目。目前应用球囊扩张可以比较安全的扩张,为后续的取石和放支架等胰胆管治疗操作“廓清道路”。

ERCP操作带来的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这两者可以说都是“大忌”。扩张球囊可以很好地在直视状态下控制这些,所以现在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大型会议专家提出“有些医生ERCP就会球囊扩张不会最基础的EST”,当然这是“批评”,不过还是能看出球囊扩张在ERCP治疗中的地位。

三、扩张球囊的种类

扩张球囊是一种器械,也是一种方法。除了消化系统应用之外,在介入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呼吸科及眼科等都有相应的用武之地,并不断报道应用案例。在消化内镜领域方面主要有消化管道(食管、胃、结肠)扩张和乳头括约肌(Oddi氏括约肌)扩张两大方面。

扩张球囊以三级扩张球囊最为常用,而三级扩张球囊即扩张球囊的扩张直径有三个,类似于探条的三个不同直径种类。所谓“一个顶三个”,而且风险小(或者风险可控)。

三级扩张球囊的图片

扩张球囊也主要分为消化管道用和ERCP用2种。在消化管道扩张时一般选用直径为1-2cm(最大20mm),而ERCP乳头括约肌扩张时所用的球囊直径为1-1.5厘米(最大15mm),在球囊扩张狭窄的胆道时选用直径7-9mm的扩张球囊。

四、三级扩张球囊的使用方法

选择扩张球囊的直径:对于消化管道及乳头括约肌的扩张,应进行提前预估。也就是说,预计要扩张到什么程度才合适或者能够扩张到什么程度,需要了解。

一般食管狭窄首次扩张在1.2-1.5厘米,经过几次扩张后逐渐扩到2.0厘米,而ERCP乳头括约肌扩张时相对谨慎,主要以后续取石及放置支架方便为目的,直径选在1.0厘米左右;过分严重的乳头扩张可能会导致不可控制的出血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操作过程:内镜下观察到狭窄或乳头时,置入导丝,越过狭窄或乳头(一般有条件者可在X线监视下进行)后应用压力泵充水后进行注射,首先进行球囊内预充满液体,这时可以观察球囊位置是否合理(适中)。在确认位置无误后,在给最低级别的压力进行扩张,并在直视下观察有无出血及穿孔的征象。一般维持2-3分钟(有单位及个人有扩张维持5分钟左右的),扩张完毕后回抽液体观察扩张效果,如扩张效果不满意可以再次扩张。

扩张球囊的取回也是个问题。在较大工作钳道的治疗内镜可以直接收回。而在一般工作钳道(2.8厘米)的钳道使用后可能会发生无法从钳道撤回的情况。这时需要球囊连同内镜一并拔出后,应用球囊先端专用的收紧装置将松散的球囊顺时针旋转后收入收紧装置再取出内镜。扩张球囊属一次性耗材,一般禁止二次使用。

祝所护士们-----护士节快乐!

以上内容,个人搜集整理,科内学习之用,请勿作他用或恶意转载,谢谢!

如想了解近期推送的内镜知识,请到“最近推送”中查找。

赞赏

人赞赏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yfbf/84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