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小伙街边开火锅店,发展成了当地
2025/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郭一凡,把极其传统、竞争又十分激烈的串串火锅,通过找产品和场景上的突破点,成功把“串串火锅”店做火了。郭一凡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在进入餐饮行业之前,他开过网吧、做过广告公司,无论是做哪一行,他都对吃抱有了极大的兴趣。小时候,长辈们给郭一凡的零花钱,他攒的皱皱巴巴也舍不得花,就是为了拿去吃串串火锅,那种味道至今让他怀念。所以,尽管串串火锅店铺是年开的,但为了做出童年的味道,光筹备郭一凡就用了一年的时间。郭一凡介绍说:“我们在开串串火锅的时候,成都有95%的火锅店都是有鸳鸯锅的,但实际上我们小时候吃的不管是火锅也好,麻辣烫也好都是辣的。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不做鸳鸯锅,只设两种辣的锅型,的确在最初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一部分家庭客群消费。”但做生意就是这样,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我们想要的就是喜欢地道成都味道的这部分客群,自从用锅底筛选了顾客以后,反而来这里顾客的忠诚度更高了,复购率也更高了。除了不上鸳鸯锅,郭一凡还选择不上麻酱。在他看来:“想吃正宗的串串火锅,就得遵循正确的吃法,一旦吃法不正确,会大大的影响食物本来的口感,为了确保正确的吃法,我们还在门店里设一对一的引导服务,尤其是对第一次来店的客人,要全程服务交给顾客正确的吃法,并纳入了考核里。”其次,郭一凡不盲目做产品创新,只做经典款,郭一凡还是想做成都过去的味道,做一个纯粹的火锅,一个就是产品纯粹,另外一个就是蘸料很纯粹,想要让他们吃到本来食材的味道。然后,串串火锅店最传统的记价方式,就是签次+锅底+酒水+主食,可是算下来的客单价还是不高。为了提高客单价,郭一凡从成立之初就上了小碗菜,冒一些荤菜,几块钱一碗的小碗菜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客单价格,还解决了白领们午餐的刚需,为串串火锅店在外卖方面找到了一条可探索之路。经过郭一凡多方面的调整,串串火锅店口味独到,深入人心,2年时间不仅开出了家门店,还成为了外地游客来成都成必去打卡的当红品牌,他的做店模式更是引来无数模仿者。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