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常用中药简方3则

2021-5-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崔法新(粪土侯)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生儿科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编者的

声明:本平台的知识仅供学习,不作为治病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编者写或者转载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们一个育儿的正确方向,恳切希望家长们多读、常读,慢慢的熟悉、掌握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犯方向性错误,而能够自由发挥,顺势而为,给孩子、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妈妈学习娃健康

三天更新一次

一、治疗新生儿黄疸不单是茵陈大枣汤有效,这个方子也有效

新生儿黄疸,历代医家多认为受母体湿热所致,治疗不外清利、温化两大法则。

1.有一医生选用茵陈、郁金、鸡内金三味为主也是有效果的。

其原理:茵陈疏肝利胆,近代研究认为它有扩张胆管、排出胆汁之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血中气药,有增进胆汁分泌、收缩胆囊之功;鸡内金善化瘀积而不伤正。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配伍白术、薏苡仁、山药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和胃;泽泻利湿而不伤阴,全方共奏益脾助运、消积化瘀、利胆退黄之效。如兼见呕吐者,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和中降逆;肢冷舌淡者,加干姜振奋中阳。

2.还有一医生以茵陈15g、羚羊角1g(先煎)、淡竹叶5g为主要也是有效的。

原理:方中茵陈清利湿热。羚羊角清肝热,解胎毒。淡竹叶清湿热,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三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除黄之功。

湿重于热者,加猪苓、白术;热毒炽盛者,加生地黄、板蓝根;神昏惊厥者,加服安宫牛黄丸;便秘者,加生大黄;属阴黄者,去羚羊角,加干姜、太子参;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

二、外感发热验方

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病证。有医生筛选出解肌清热、醒脾和胃的验方。

方由葛根、茵陈、藿香3药等量组成(没有恶心、呕吐,也可不用藿香)。

原理:葛根解肌退热;茵陈善于清利湿热;藿香醒脾和胃,辟秽化浊。三药性味皆轻清,微温微寒,有寒温相济之效,无辛燥苦寒之偏,用于小儿感冒,时令病初起,食积发热,屡用屡效。

三、小青龙汤治感冒

处方:生麻黄1g,桂枝1g,细辛1g,干姜1g,生白芍1g,五味子1g,姜半夏3g,炙甘草1g。

关于小青龙汤方解:按:《伤寒论》第40条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明言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发热。而临床上,小青龙汤治咳喘人多熟知,小青龙汤治发热人多易忽视。

小儿为纯阳之体人多熟知,而小儿为稚阳之质人多忽视。寒凉杂进(包括中、西药物及民间习用之梨水等),阳气极易受损,常使邪伏,极不易解。舍温通甚至温补,别无他法。人多知小青龙汤方外解表寒,内化水饮,而不知其功在温通。

1月18号--1月22号崔法新及同事们门诊具体排班表

1月18日(星期一):崔法新全天(15670)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1月19日(星期二):马俊枝()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1月20日(星期三):马俊枝()上午9:00-12:00,下午崔法新(15670)14:30---17:30坐诊

1月21日(星期四):上午停诊下午崔法新(15670)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1月22日(星期五):马俊枝()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新生儿科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具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zzbx/95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