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道超声造影年ldquo
202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主讲人:唐少珊中国医院超声科
主讲内容:胆囊胆道超声造影
时间:年7月21日中午12:30
地点:医院国家远程中心云视讯远程在线授课
年7月21日中午,“中日超声在线”系列课程很医院唐少珊教授。唐教授以病例为引导从胆囊胆道超声造影适用疾病、如何应用胆囊胆道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超声科全体医务人员,规培生、进修医生以及医联体相关医护人员均参与了此次讲座。
胆囊胆道肿瘤症状多隐匿、中位生存期短、易出现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较低(<5%),所以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胆囊胆道造影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胆囊胆道肿瘤的诊断。国际及国内的胆囊胆道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均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中提出胆囊超声造影适应症为:1.胆囊腔内异常回声的鉴别,胆囊内不移动的沉积物或声影不明显的结石与隆起性病变或实质性占位病变的鉴别;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3.胆囊癌的浸润范围及肝脏转移情况;4.胆囊炎急性发作疑穿孔时帮助明确诊断;5.急性胆囊炎了解周围肝脏或腹腔内积液或脓肿形成情况。
年欧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EFSUMB)中给出了胆囊胆道超声造影的建设性意见。在超声胆囊胆道系统疾病中可以选择性采用超声造影,造影剂剂量为1.2-2.4ml,高频探头扫查时造影剂剂量4.8ml,观察内容包括肿瘤内血管灌注情况、胆囊壁完整性、增强时相(30s为动脉相,≥31s为静脉相)。指南中推荐胆囊造影的适应症包括1.急性胆囊炎并发症;2.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3.胆囊病变和不移动的胆泥团。
胆囊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观察内容包括:1.病灶增强情况,与胆囊壁(肝脏)对比;2.病变基底部胆囊壁的连续性;3.病变的边界及与周围肝实质的关系;4.胆囊周围肝实质增强情况;5.增强晚期肝脏的全面扫查。
年EFSUMB指南中关于胆囊造影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包括:
1.急性胆囊炎并发症的诊断,急性胆囊炎时超声造影增强胆囊壁均匀线状增厚、胆囊壁连续性好,而胆囊穿孔时胆囊壁连续性中断;
2.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连续均匀性增强,合并胆囊内胆泥沉积,则无增强;
图1胆囊穿孔合并肝周围脓肿
图2慢性胆囊炎
3.发现隐匿性胆囊癌,指南指出还不确定超声造影是否能鉴别息肉、腺瘤和非浸润性胆囊癌,10mm、等和不均匀增强可能是鉴别腺瘤和胆固醇息肉的标准。
4.胆囊腺肌增生症,病变处周边浆膜面及黏膜面首先增强,后向中心灌注;动脉期常表现为等或稍低增强,静脉期明显消退;病变内部动脉期可见斑片状无增强区,提示Rokitansky—Aschoff窦,此为胆囊腺肌症的典型超声造影征象;
5.胆囊癌,1)动脉相高增强不能鉴别诊断良恶性,2)35s造影剂减退、胆囊壁不连续、肝脏浸入时高度怀疑恶性;
6.转移癌,罕见,多来源于黑色素瘤。
图3胆囊腺瘤
图4胆囊原位癌
图5胆囊浸润癌
胆囊腺瘤、原位癌及浸润癌的鉴别主要观察占位与胆囊壁连接及局部胆囊壁的连续性;胆囊腺瘤基底部较窄,以细蒂与胆囊壁相接、局部胆囊壁连续性好;胆囊原位癌以宽基底与胆囊壁相接,但局部胆囊壁连续性好;胆囊浸润癌表现为宽基底与胆囊壁相接、局部胆囊壁连续中断。
胆管腔内造影的应用:1.显示胆道解剖形态,了解胆道解剖变异;2.判断胆道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3.协助肝门部胆道癌的分型诊断;4.协助胆道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5.诊断胆瘘。胆道内造影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使用造影剂浓度低、剂量少,方便易行。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石评估、植入导管的走行。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