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烧10天,肝脏竟长满虫子只因为他

2021-6-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如何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62

来源:海峡导报、第一帮帮团、福建卫生报、健康有约、福建疾控、网络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紧!急!提!醒!

太可怕!

福建男子突然高烧十天肝脏惊现寄生虫万万没想到原来是吃了这食物!警惕!很多人都有这习惯都爱吃这些菜千万当心!高烧0天不退肝脏惊现寄生虫

8月的一天

福州的林先生莫名出现

发热并伴有咳嗽、咳痰的症状

体温最高达39℃

高烧近0天都没治愈

点击视频可观看

因为自服退热药无效

林医院就诊

最终

林先生被确诊患上了肝吸虫病

这种病是我国目前

最严重的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由华支睾吸虫引起

这种寄生虫的成虫

通常寄生在肝脏还有胆管里

并能在人体内长时间存活

甚至长达20到30年

严重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医生说,肝吸虫的幼虫通常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内,人们常吃的草鱼、鲤鱼均可以携带,一旦幼虫被人吃进去以后,将会在人的肠道里孵化并爬进胆管内安家。而林先生之所以患病,他怀疑是吃出来的。

OMG

肝吸虫病

寄生虫感染

这病还是活生生吃出来的

究竟什么情况.....

后来经医生检查发现

竟是和他的这个饮食习惯有关!!!

生吃鱼片、虾姑等淡水鱼虾染上寄生虫疾病

林先生透露

平时他就爱吃

生鱼片、虾蛄这些淡水鱼虾

觉得挺好吃的

平时是经常在吃

(“虾蛄”经常被称“虾姑”、别名“螳螂虾”、“爬虾”、“口虾蛄”,“皮皮虾”,“虾狗弹”,又称“富贵虾”、“琵琶虾”等。全世界约有种,因它被抓时腹部会射出无色液体,所以又被称为攋尿虾)

而且他平时在吃淡水水产品时

习惯生吃

认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

保持食物的鲜度

对于是否存在寄生虫的问题

他觉得顶多只要蘸上芥末

就能将寄生虫杀死

更令人咋舌的是

这样的饮食习惯

林先生足足持续了三年

吃生食要慎重蘸料不能杀死寄生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都爱吃生蔬菜、鱼片等生食

更以为粘上酱料

就可以吃得更安全放心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医生

芥末更多的作用是减少腥味。

曾有研究表明

芥末汁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时

可以杀死00%的幼虫

但这个时间必须达到45~50分钟

才能杀死幼虫

所以

蘸一下就能杀虫的情况

基本是不存在的

不仅仅是芥末蘸料不能

像腌、醉等方式也不足以杀死

藏在虾蟹体内的肺吸虫囊蚴

因此

醉虾、醉蟹等不宜食用

与此同时

医生再次发出

紧急提醒——

医生说,杜绝感染寄生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避免生吃,倘若想要追求生鲜饮食带来的美味也应该注意食物是否来源正规,是否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认定,切不可大意。

医生提醒,肝吸虫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该病的病程也相对较长进展缓慢,一旦出现上腹不适、乏力、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就需要多加警惕了。

看到没

爱吃生食的小伙伴们

你还敢随意乱吃吗?

病从口入呀!

更令人震惊的是

其实像林先生这样

感染寄生虫的患者

真不在少数

生食这些食物很危险还很可能患上肺吸虫

肺吸虫通常寄生在人的肺脏内,引起阵发性咳嗽、咳痰、咯血,也可异位寄生在脑部,在脑组织中移行和破坏组织,引起头痛、呕吐,少数有偏瘫、癫痫等症状。

因为爱生吃

鱼片、虾蛄、生蚝、螃蟹

等未煮熟的海鲜、河鲜

患上了肺吸虫疾病

大人、孩子都容易中招!!!

长期生吃蛇胆生蚝男子感染寄生虫病呼吸困难

年,湖南33岁的徐峰(化名),近一个月老是犯气促和咳嗽,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徐锋既往有生吃蛇胆、生蚝的习惯,完善寄生虫全套检查后发现肺吸虫抗体阳性,初步判断徐峰是因为感染了肺吸虫病才导致双侧胸腔积液、呼吸困难。

男童生吃螃蟹0寄生虫吃空脑肺

年,湖南男童洋洋突生怪病,就连走路都变的很困难。在父母的带领下,医院检查,谁知结果令人心惊。医生通过X光诊断发现,洋洋的体内长满了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保守估计有0条之多,其中一部分已经入侵身体器官,脑补、胸腔和腹腔都出现了明显的空洞。

医生表示,洋洋体内是一种名为肺吸虫的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到处游走“四处为家”,还会以人体组织为食。而洋洋感染这种可怕寄生虫的原因就是生吃了带有肺吸虫卵的螃蟹所致。

肉食海鲜请煮熟了再吃!别拿自身健康开玩笑!同感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zlsd/95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