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经历告诉你医生这行水有多深
2017-4-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人之愚蠢,就是迷信权威。
在看待医生这个职业上,曾经一度我也挺蠢的。那会儿的我,总觉得所有医生都一样:白衣圣使,妙手仁心。我本能上相信他们都是权威,从来没想过该不该相信他们,就信了。当然,我能那么想,也不奇怪,因为我以前也确实没得过什么大病。
但是经历了这一年多的大病治疗之后,我开始紧张了!我发现,原来医生不都是一样的啊!原来医学院的学渣也能当医生的啊!原来能碰到个学霸真是要靠运气的啊!
讲讲我这一年来亲身经历的一些糟心事儿吧~
事例一:“三个月生存期”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我那篇10w+的文章里曾经明确提到,9月下旬医生在拿到我的癌症转移报告时,曾当面明确地跟我说:我可能只有三个月了……
如今,三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死。不但没死,我还在家里张罗着冬至买菜剁馅儿包饺子的事儿……
对这个医生,你们说,我还能说啥?!虽然当时她一再试图用“可能也许最坏”这种字眼来撇清自己的误判,但她是否想过,对于一个病人或家属而言,当时从她一长串的字符里,我们仅能抓到“三个月”这个信息。是个人,都得崩塌吧!
我相信,这位医生医院之一上班,业务一定是不错的,她在医学院肯定是好学生。但我觉得,这也跟她在医学院的学习成绩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因为要想当一个好医生,光智商高成绩好是不够的,还得情商高,还得有同理心。尤其在这种死亡判决上,她必须清楚,自己的一句话,保不齐就能吓死一群人。
所以,能活到现在,我只能感恩我心大,感恩我坚强。我完全没法感恩这位医生,因为她但凡再用点心,再修饰一下她的措辞,我很可能比现在的状况更好。
事例二:“非一般性囊肿”
前几天我手腕静脉血管上发现一个鼓包。我当时很是紧张,跟我老公说:哎呀,不会转移到血管里了吧!我老公说:别紧张,问问医生再说。
于是第二天,医生安排我做b超。一开始给我做b超的,是一个年轻的大夫。他扫了几下,一本正经地跟我说:你这可不像一般的囊肿哦~
我心里立马咯噔一下,眼神哀怨地望向我老公,他也一脸焦虑,空气中立马闪过千万条弹幕……
“不像一般囊肿?那就是说,有可能是癌?!”
“哎呀妈呀,癌跑到血管里啦,这是离死不远的节奏啦!”
“会不会疼?”
“会不会满手满脸长包变成癞蛤蟆?”
……
想了这么多,只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
不知道是感觉气氛不对,还是良心发现,凝结了1分钟之后,这位医生忽然又说:要不,让我们主任再帮你看看吧。
结果,主任进来了。他查了五秒钟,说了一句话,我的天又亮了……他说:你这就是个腱鞘囊肿,玩手机玩多了都这样,没大事儿,放心吧!
……!!!
真的,我不想去计算得知“非一般囊肿”之后的一分钟里,我死了多少好细胞(科学家说,人每说一句话,会死好几万个细胞。受到惊吓之后,死更多),我只能苦中作乐地想:我经历了这些水医生这么多一惊一乍的吓唬之后,我的心脏应该变得更强健了吧。
呵呵!
事例三:“腹水80mm!”
三期化疗之后,我接受了常规的b超检查。排队一小时,检查五分钟。大夫快速地在我腹部扫了扫说:发现腹水,80*60mm……
拿着这份检查报告,我和我的主治大夫都惊呆了!8公分的腹水可不算少啊!我的肚子得大成啥样啊?可是再低头看看,我的肚子明明很平坦好吗?
我感觉自己又被坑了!做化疗,需谨慎。大夫不得不重新给我开单子,再检查一次!
这一次,有幸赶上了b超科主任。他足足给我检查了四十分钟,不仅更正了腹水应该是12mm(正常量),还顺带帮我查了一下肝和肾的积水情况(单子上并没有要求),因为他说,像我这种情况,每次检查意味着下一阶段治疗用药,这不是随便大意的事儿,必须尽量全面、仔细、客观。
我当时差点感动哭了……
换一个医生,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这里面还有一插曲~
在主任给我做b超时,进来一个放射科大夫。显然,她是这位主任的脑残粉。抱着学习的态度,这位脑残粉大夫跑来跟偶像讨教临床经验。
这本来不是啥大事儿,但是在我旁听了她几个问题之后,立刻感觉无比焦虑……
“主任,这一条是静脉还是动脉?”
“静脉都是蓝色的吗?动脉是红的?”
“这是什么?是胰腺吗?胰腺到底在哪儿啊?”
“这肯定是胆管!啊?不是吗?那是啥?”
……
(此处省略一句脏话)
医院的大夫都是些什么人啊?!
这不明明是老给我做ct的那帮大夫吗?这么水?!
我继而又想到过去我那些检查报告,开始感到不安,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冷静地想了想:其实这也是正常。医学院的学生显然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无论是将将及格的学渣,还是名冠春秋的学霸,最后总得找份工作吧。
医院那医院,自然是收了学霸。而医院,虽然不至于收学渣,但肯定素质不如中山。而那些医院,就不好说了……其实哪儿都有水货,关键看运气!
但是,生命却只有一次,看运气?!
我不敢再深想了……因为我的情况到了这个地步,想这些也没用。虽然我真的怀疑,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一切是不是就是个bug?
我唯一能做的,除了在今后的治疗里多长几个心眼儿,就是把我的这些心路历程写下来,让更多人看到。不作为结论,仅作为一个新的提问,给更多的人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总结并强调两个权利:
1、病情知情权:检查身体务必要全面、要积极!因为医生虽有良莠,医院的设备肯定是好的!尽可能详尽地做好身体检查!
2、治疗选择权:治疗方案实施前一定要三思!尽量多问、多争取几个选择,理性分析比较之后,再签治疗同意书!条件允许的话,多征询一下其医院专家的建议!
面对疾病,我们通常是无力的,无论患者还是家属。
但面对生死,我们还是要多一点理智,多一点提问和要求,多争取一些机会。
适度的怀疑和质疑,目的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和“三思后行”。
当然,这并不等于在没搞清楚状况就一味怀疑责怪医生,更不要没有证据医院。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把病治好,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我们还是要配合医生。
希望我的话,对你们有帮助!
P.S.每次都会有一些语文学的不太好的同学,会曲解我文章里的意思。为了防止这些同学看了我的文章变成“医闹”,我再啰嗦两句:
闹,既也不减轻痛苦,也不解决问题。杜绝医疗事故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不要让那些因人为判断失误导致的悲剧发生。
所以,保持清醒,三思后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医生多提供一些选择,比什么都强。害死病人的,不见得都是医生,还有可能是脑子进了水无知的家属和绝望乱投医的病人本人。
对待生命,谁也别当“事后诸葛亮”!(一个骄傲倔强生命有限的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