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优秀病例报道壶腹周围肝样腺癌伴十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题:壶腹周围肝样腺癌伴十二指肠受累一例(作者JoaoPalas等)

肝样腺癌(hepatoidadenocarcinoma,HAC)是肝外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临床诊断较困难。葡萄牙GarciadeOrta医院JoaoPalas等报道了壶腹周围肝样腺癌伴十二指肠受累一例。

病史

48岁男性患者,既往健康,进行性乏力数周,过去6个月内体重下降22kg。患者无发热,体格检查提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可扪及包块。患者吸烟10包/年,中等量饮酒(30~40g/d)。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乙型、丙型肝炎和HIV检测均为阴性。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红蛋白偏低(6.3g/dL,正常值范围13.8~18.0g/dL),肝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98U/L,正常值<60U/L;天冬酰胺转氨酶U/L,正常值<40U/L;谷氨酰转肽酶U/L,正常值范围0~51U/L,总胆红素5.2mg/dL,正常值范围0~1.2mg/dL,直接胆红素4.7mg/dL,正常值范围0.1~0.4mg/dL),血清AFP升高(ng/mL,正常值<10ng/mL)。其他肿瘤标记物指标(CEA、CA19-9、CA及NSF)均正常。

患者行腹部超声(US)检查,随后行内镜超声(EUS),提示十二指肠球外压性狭窄,可见实性肿块浸润十二指肠环降段及水平段,超声探头不能通过。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行磁共振(MR)检查。

影像学所见

腹部US可见胰头附近一较大的实性占位,边界光滑,主体呈高回声(图1),胰头可见双管征,主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

图1腹部US可见边界较光滑的分叶状实性高回声肿块,右肾受压向下移位

超声内镜(EUS)显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可见较实性肿块,压迫十二指肠球(图2),肿瘤较大,肿块与胰头的关系难以评估。

图2EUS(探头位于十二指肠球)可见大的实性肿块,浸润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探头无法进一步通过

磁共振(MR)提示胰头及胆总管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占位(图3),大小13cm×10cm×9.5cm,浸润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未致幽门梗阻。该病灶T2加权像为稍高信号,中心散在小的囊样改变,提示多发坏死。病灶呈现“快进慢出”式强化。胆囊张力高,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胰内段中断。主胰管不规则扩张,胰腺实质萎缩。肝形态轮廓未见明显异常,肿瘤周围未见明显血管侵犯或淋巴结肿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形态完好。

图3(a)腹部冠状位T2加权SS-FSE相显示边界清楚的中高信号软组织占位,主体位于胰头区,侵犯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胃扩张不明显。(b)冠状位钆增强T1加权像进一步显示病灶与周围器官关系。(c)冠状位重建的三维最大密度投影MRCP图像,提示胆总管和主胰管均显著扩张(双管征)。(d)轴位T2加权SS-FSE相,可见肿块与肝脏之间存在清晰脂肪分隔,提示肿瘤为肝外来源。(e-g)轴位T1三维GRE压脂像,平扫及增强图像,注射对比剂后,肿块即刻呈现轻度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可见洗脱。肿块与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密切。

讨论

血清AFP显著升高提示病变为肝脏原发肿瘤或生殖细胞来源肿瘤。该患者无肝细胞癌的高危因素,病灶定位于肝外,形态和强化具有特征性。结合以上线索,提示最可能的诊断为肝外(胰腺或十二指肠)来源的肝样腺癌(HAC)。

EUS下活检病理可见表皮样肿瘤,成分为条索或玫瑰花结样排列的核大小不均的腺泡细胞,染色质粗大,核仁显著。免疫组化提示肿瘤AFP阳性,肝细胞CD10局灶性阳性,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物阴性。以上表现符合肝样腺癌,胰腺来源可能大。

需与上述病变相鉴别的疾病包括十二指肠胃肠间质性肿瘤(GIST),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壶腹周围癌等。

十二指肠GIST与本例HAC需重点鉴别。二者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均可为十二指肠外生性肿块,血供丰富,可直接侵犯周围肠道。但GIST强化较显著,延迟期洗脱不明显。当肿瘤较大时,往往存在内部囊变出血区。

神经内分泌肿瘤T2压脂像通常为高信号,尽管该类病变血供丰富,但钆增强T1加权GRE相动脉期常呈现周边环形强化,肿瘤直径>2cm时通常存在囊变坏死。

胰腺癌可导致主胰管和胆总管扩张,但该类肿瘤乏血供,边界不清,且通常伴有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

壶腹周围癌的组织学来源包括Vater壶腹,壶腹周围十二指肠或远段胆总管等,临床表现类似胰头癌,此类肿瘤通常为硬化型腺癌,纤维成分多,血供不丰富,动脉期常为低强化,可有延迟强化。此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浸润周围消化道或胆道系统。

然而,上述各种鉴别诊断的疾病通常无血清AFP水平的升高。HAC的生化学指标、组织学特征、有时临床发病过程都与肝细胞癌(HCC)类似,然而,据文献报道,HAC与HCC已知的高危因素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HAC常见于中老年男性(40~77岁),据报道该病好发生于胃(63%),卵巢(10%),肺(5%),胆囊(4%),胰腺(4%)和子宫(4%)。其原因可能是胃和肝脏同为前肠来源,发育学上有同源性。HAC常伴有AFP水平升高,有重要提示意义。最终诊断依靠组织病理,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考虑。

本例患者行剖腹探查,发现肿瘤无法完整切除,最终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和经皮肝内胆管引流术。

总结本例特征:因为HAC较为少见,并且与多种疾病有相似之处,所以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肿瘤的定位、影像学特征和高AFP水平对其正确诊断有提示意义,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同样有助于诊断,因为该疾病预后较差,诊断延误往往导致肿瘤无法切除。

本病例报道已经得到相关单位的授权,仅供学习交流,请勿他用,转载请注明!

作者简介:朱亮,女,医学博士,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影像。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zlsd/88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