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普放天地先天性距骨垂直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先天性距骨垂直症

木文供稿

年2月17日

概述

先天性垂直距骨又称为先天性凸形外翻足,主要畸形是原发性跟距舟关节脱位,舟骨移向距骨颈的背侧,将距骨锁在较垂直的位置,形成船形足畸形。

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本畸形是在胚胎前三个月内业已形成。临床上有弧立型和伴发型两种。后者多是脊膜脊髓膨出、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神经纤维瘤病、三染色体病13~15,18等先天性疾病中的一个畸形。弧立型垂直距骨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提出是足胚胎发育受阻所致。另有一些学者发现某些家庭和孪生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改变可分为骨性畸形和软组织病变。骨性畸形主要为舟骨与距骨颈的背侧形成关节,把距骨锁在垂直状态。距骨头上方呈扁平状或卵圆形,距骨颈发育不良而变短,背侧形成关节面。舟骨近端关节面向跖侧倾斜。跟骨向后外侧移位。跟骨前部向外侧偏斜并屈向跖侧。载距突发育不良而失去支撑距骨的作用。足外侧柱凹陷,内侧柱相对变长。

软组织也有明显的改变。胫舟韧带、距舟背侧韧带挛缩,是影响复位的主要因素。分岐侧韧带挛缩引起足外展。跟距骨间韧带和跟腓韧带挛缩,则阻碍跟骨向后外侧移位的整复。而跟舟跖侧韧带、距舟跖侧及内侧关节囊则被拉长。胫前肌、趾长、长伸肌、腓骨短肌及小腿三头肌因挛缩而张力增高。腓骨长肌、胫后肌肌腱移向踝前方,起着背伸肌的作用。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即能发现这个具有特征性的畸形足。足底凸出呈“摇椅”样外观。前足外展并背伸,距骨头突向足底内侧,后足则固定在跖屈、外翻的位置上。胫前肌、趾长伸肌和腓骨长短肌张力增加,限制前足跖屈和内翻活动。小腿三头肌挛缩加重跟骨外翻和足跖屈畸形,并妨碍踝关节背伸活动。患儿开始行走的年龄多不被推迟,但步态笨拙。站立时前足明显外展,距骨头及跟骨在外翻的位置上负重,但跟骨后部多不能触及地面。

X线表现

X线检查在侧位片可见距骨呈垂直状态,几乎与胫骨纵轴相平行。距骨处于跖屈的位置,前足在中跗关节有明显背伸。由于舟骨在3岁以前骨化中心尚未出现,则需用第一楔骨中轴线来估计舟骨的位置。如该线向后延长在距骨头的背侧,表明舟骨向背侧脱位。在强力背伸的侧片上,正常儿童足的距骨中轴线经过骰骨下半部,跟骨中轴线经过骰骨上半部。而先天性垂直距骨的距骨中轴线移向骰骨的后下方,有时在跟骨的前方通过,跟骨中轴线也移向骰骨的跖侧。正位片上可见跟距角明显增大(正常值为20°~40°)。当舟骨出现骨化后,可显示出其移位到距骨颈的背侧。

鉴别诊断

先天性垂直距骨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足底凸出似船形,并有前足外展,而且出生后即可发现,容易与常见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鉴别。由于某些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也可产生凸形外翻足畸形。但是,后天性凸形外翻足出现较晚,且有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也不难与本病相区别。

治疗措施

通常认为出生后的三周内,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机,采取手法整复有可能成功。若闭合复位不满意,患儿已三个月大,应采取切开复位,手术松解挛缩的关节囊及韧带。当患儿4岁之后方开始治疗,其足内侧柱已明显变长,阻碍距舟关节复位,需在切开复位时,切除脱向背侧的舟骨,使第一楔骨与距骨头相关节。以后通过生长和塑型,距骨头可占据切除舟骨所留下的空间。如患儿已大于8岁仍未治疗者,采取切开复位、舟骨切除治疗,不仅难以成功,且易并发距骨坏死。所以应推迟到10岁之后,再作三关节固定术。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zlsd/87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