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or脸白or脸青,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1-2-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酒桌上,如能千杯不醉大概会让不少人羡慕。毕竟古人说了,能喝的人更容易办成事。于是,不能喝的咬着牙喝,能喝的敞开了喝,一场聚会结束,放眼看去,红一片,白一片...还有个别吐绿了的...喝的都是同样的酒,为啥有好几个脸色呢?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由两种酶代谢、分解掉。打个比喻:汽车(酒精)进入道路(体内)后,需要遇到两个红绿灯,第一个红绿灯(第一种酶—乙醇脱氢酶),第二个红绿灯(第二种酶—乙醛脱氢酶),下面看看喝酒脸色不同的人们都是堵在了哪个路口?
脸色变红
是身体向你求救的信号!
大部分人,酒喝多了都会脸红,但有一部分人是几口酒下肚立刻上脸,这些人往往能顺利把乙醇代谢成乙醛,但是第二步就歇菜了。
这些人肝脏中乙醛脱氢酶偏少,不能把乙醛代谢成乙酸。酒精代谢会因此减慢、受阻,存留体内的酒精刺激血管扩张,导致脸色和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发红(如颈部),另外还会出现心跳加快、恶心等醉酒症状,形成过敏反应。
其实喝酒喝到脸红时,体内乙醛已经超量了,这是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
所以喝酒脸红的人能喝还不伤肝的说法是错误的!遇到一喝酒就变“红脸”的人们,咱就别劝酒了。要劝就劝他放下酒杯吧,别喝了!
脸色发白
比脸红的人更危险!
一喝酒脸就变白的人,其实比喝酒脸红的人更危险,乙醇进了身体连第一步代谢都完不成,直接积累在血液中,会让血管紧张收缩,脸色苍白,有的人还会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的症状。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继续喝下去,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极易伤害身体。所以说一喝酒脸就变白的人们,真的是在用生命喝酒啊。
脸色发青
尽量做到滴酒不沾!
少数饮酒后面色发青的人在乙醇吸收5~10分钟内,脸会发热,同时面部或全身皮肤出现潮红、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渴、胸痛、低血压、晕厥、视力模糊和神志紊乱等症状,医学上叫做“乙醛综合征”,这是因为乙醇氧化代谢后,疯狂地引起血乙醛水平升高。
喝酒后脸色发青的人们更应注意保肝肝脏,远离酒精!此时,饭桌上的你们,请自觉为他们端上一壶热水!
几种酒混着喝,更伤身!
白酒、红酒、啤酒混着喝,你咋不上天呢!
酒桌上现在很流行“先喝白酒,再喝红酒,末了喝啤酒漱口”。以白酒和啤酒混着喝为例,啤酒中本身含有二氧化碳和许多水分,可以使白酒中高浓度的酒精加速在全身渗透,更容易对脑、肝、肾、胃造成损害,会引起头昏、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所以,原料不同的酒不建议混着喝,不同度数、不同香型的白酒也不建议混着喝。只会让人醉得快,随着酒精浓度的累积,肝脏细胞损害加重。
喝多难受吐不出来,咋办?
憋着!不能抠!
喝多以后到洗手间“抠喉咙”催吐,可能会感觉好受一些,因为胃内酒精没有完全吸收入血,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让头脑清醒,不过这属于“危险动作”!
“抠喉咙”催吐时,不仅有可能会被“呕吐物”呛到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很多倒在路边的饮酒人猝死就是因为呕吐物误吸入造成窒息死亡。还会强迫性地引起肚子里的压力增大,使胃里的东西逆行倒流出来,导致十二指肠的酒精或其他东西进入胰管和胆管,造成胰管堵塞,引发十分凶险的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
所以喝了酒就会伤身体,不吐会伤肝,吐了会诱发胰腺炎。喝酒的损害和酒精度数有关,酒场上“好酒度数高不伤身体的说法”是错误的!
另外喝多了不要用很多咖啡红牛这些饮料刺激清醒,很多人喝了这些刺激下饮料继续连夜High,直到身体宕机。所以发喝大了的时候,使用温牛奶、热粥保护胃,补充能量,等待酒精代谢出去。
小提醒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变身“话唠”,说明你已经喝醉了,请麻利的结束回家。如果出现呕吐剧烈,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昏睡等情况,医院就诊!
究竟谁酒量更好些?事实上,最能喝酒的人既不是喝酒脸红的人,也不是喝酒脸白的人,而是喝酒满头大汗的人。
最能喝酒的是体内同时具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这类人。一般这类人边喝酒边会大量出汗,酒精会随着汗液迅速被排出体外。如果酒桌上碰到这类人,最好还是不要跟他们干杯了。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在服药时应谨慎,尤其要慎用以下三类药:
1硝酸甘油:紧急用药,可能无效
众所周知,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药”,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无效的比例却高达25%,其中很多是喝酒容易脸红的人。
乙醛脱氢酶2能特异性代谢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实现血管扩张,缓解心绞痛。饮酒脸红者的乙醛脱氢酶2活性大多不高,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无效。建议这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应备用或改服其他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防止因用药不合理而贻误治疗时机,带来生命危险。
2抗生素:起剧烈头痛,心跳加快
除了平时用硝酸甘油要注意,饮酒后的一段时间内,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多种抗生素可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在体内堆积,出现双硫仑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甚至引起休克。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大多数头孢菌素、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氯霉素等。喝酒容易脸红者,对此反应尤其敏感,一般人饮酒后3天内不宜服抗生素,喝酒脸红的人的这一时间建议为5~7天,甚至更长。
3利尿剂:引起低血压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均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尤其应用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时,如果饮酒,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喝酒脸红者代谢乙醛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饮酒。
饮酒脸红还与环境、饮食、个体的疾病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定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些药物说明书上注明服药期间要禁酒,服用这些药时,无论是否容易脸红,都不应该饮酒。
(温馨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