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贾继东教授内镜在PSC诊断
2018-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可累及肝内外胆管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诊断主要依靠胆管影像学检查(小胆管型者需依靠肝活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熊去氧胆酸效果尚存争议;对于有明显胆管狭窄者需行内镜治疗。最近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联合发表了内镜在PSC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的指南。本刊邀请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查看“阅读原文”可下载指南PDF)。
在诊断方面,该指南强调应以无创性的磁共振胆管显像(MRC)作为首选,只有在MRC及肝活检(主要针对小胆管型PSC)无法进行或无法确诊时,才进行诊断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对于胆管影像检查结果的解读,强调必须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特殊类型的胆管炎相鉴别,例如胆系结石、肿瘤、缺血、药物、免疫抑制及感染所致的胆管炎,包括近年逐渐得到重视的IgG相关胆管炎。
建议对已诊断为PSC的患者,如果胆汁淤积的症状或生化指标快速恶化,或MRC显示明显胆管狭窄加重或出现新的明显狭窄,应行ERCP。
对于胆管狭窄(定义为总胆管直径≤1.5mm,距汇合处2cm以内的左右肝管直径≤1.0mm),该指南推荐行内镜治疗,但选择反复气囊扩张术还是放置临时支架,应由内镜医生决定。
对于胆汁淤积加重、体重减轻、血清CA-升高、明显狭窄加重特别是伴有肿块者,高度提示胆管癌,在行ERCP时进行胆管细胞刷检或组织活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指南推荐对所有诊断PSC的患者,应行结肠镜检查,并建议在结肠各阶段及回肠末端的4个象限同时取活检,以便发现炎性肠病。对于发现炎性肠病者,应每年复查结肠镜;对于未发现炎性肠病者,可每5年复查结肠镜。对于发现的任何息肉均应经内镜切除,并在周围黏膜取活检;如果周围黏膜有异型增生或病变不能被完全切除,则建议行结直肠切除术。如果不可见的病变常规活检,被两名病理专家诊断为高度异型增生,则建议行结直肠切除术;如果被两名病理专家诊断为低度异型增生,则建议3个月后复查色素结肠镜。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指南全文(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