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83结果与讨论胰腺与脾脏两病灶的关系
2017-6-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影像学表现:
胰腺体尾部见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大小约6.6×5.9cm;该肿块内部以T1WI、T2WI高信号为主,肿块下缘与另一类圆形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病灶相连,大小约4.1×3.3cm;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度延迟强化,内部高信号区未见确切强化。脾脏内见小类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影,大小约1.0×0.8cm,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脾实质强化程度。
病理结果:
大体检查:送检胰腺组织8×6×6cm,于胰腺一侧见一肿物7.5×5×4.5cm,分叶状,表面尚光滑;剖开呈囊实性,实性区5.5×4.5×2cm,切面灰红,乳头状,质软,囊性区4×3×3.5cm,囊壁钙化,壁厚约0.1-0.2cm,内壁略粗糙,内容褐色凝血。距脾门2.5cm被膜下0.2cm见一结节0.8×0.7×0.3cm,边界不清,切面灰白及灰褐色,实性,质中。
镜下所见:肿瘤细胞片状分布或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假乳头状排列,瘤细胞较大,胞浆丰富,核卵圆形。
诊断结果:1(胰体部)实性-假乳头状瘤伴出血、灶状纤维化、钙化及骨化,边界尚清(图1)。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AE1/AE3(-),Vim(+),α-AAT(+),CD10(+),NSE(+),Syn(-),CgA少许弱(+),PR(+),Ki-67指数1%。
2(脾)脉管瘤,考虑淋巴管瘤。图1
讨论:
本例患者胰腺占位,首先考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从影像表现来看,该患者胰腺体尾部见较大囊实性肿块,包膜完整,外生性生长,胰腺导管未见扩张;肿块内见较大面积出血灶;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度延迟强化特点,以上几点符合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表现,另该患者为年轻女性,临床症状轻,符合SPNP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所以首先考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文献相关报道表现一致。
脾脏病灶为淋巴管瘤;因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转移,所以本病例脾脏病灶不能除外转移瘤。现回顾性分析,脾脏淋巴管瘤影像表现如下:
脾脏淋巴管瘤有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为良性病变,可单发或多发。较典型的淋巴管瘤影像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可呈分叶改变,灶内可见分房、分隔;病灶边缘多模糊;病灶内为囊性,可出现液-液平面,为出血征象;囊壁及间隔增强后动脉及门脉期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本例脾脏淋巴管瘤为类圆形单发病灶,未见分隔,表现不典型,因转移瘤形态表现多样,如无病史及临床资料,两者不易鉴别。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是一种胰腺非内分泌源性肿瘤,命名混乱,又称胰腺囊性和实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囊性乳头状上皮瘤等,WHO于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占非内分泌胰腺肿瘤的0.17%—2.7%,生物学行为上呈良性或低度恶性。多发生于青春期和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9,特别是黑种人和东亚患者常见。有学着认为SPNP并非来源于胰腺组织,有可能来源于胚胎发生过程中与胰腺原基连接的生殖脊-卵巢原基相关细胞,因此女性患者多见。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肿瘤分囊性区、实性区和假乳头区。实性区肿瘤中等大小,呈多角形,界限清楚,细胞核呈卵圆形、圆形,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像,排列成片状、巢状。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远离血管的肿瘤细胞产生退行性变,形成肿瘤的囊性部分,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液化、坏死及陈旧性出血灶;实性与假乳头之间的过渡区,表现为肿瘤组织围绕血管形成假菊花团;大部分肿瘤组织呈网状排列,之间形成血窦,类似海绵状血管瘤,因此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强化。
影像学表现:1.SPNP并无明显好发部位,但也有学者认为胰腺体尾部多见。2.肿块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也可有分叶,体积较大,且具有外生性生长倾向,通常不引起胰胆管扩张(患者一般因腹部包块或腹部隐痛不适就诊)。
3.包膜完整,多呈囊实性改变,当合并广泛坏死及内出血时,可彻底囊变;4.可见液-碎屑平面(20%);可有斑点状或条形钙化灶;5.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多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乏血供时可无造影剂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6.非典型SPNP影像学表现:主要体现在肿块的形态与强化方式上。(1)肿块无包膜或肿瘤较小时,边缘显示不清;肿瘤包膜不完整,局部浸润胰腺实质或(和)侵犯临近组织,少数可发生转移。(2)有文献报道少数病例动脉期明显强化。
治疗及预后:手术切除疗效极佳;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尚无证据证明放疗及化疗有效。约4%病变可发生转移,转移灶可发生于网膜、淋巴结及肝脏。
鉴别诊断1.胰腺癌囊变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为乏血供肿瘤,易坏死而形成囊变,肿瘤常位于胰腺轮廓内,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常伴有胰管扩张。
2.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青年女性多见,肿瘤一般较大,其内密度不均,可出现出血、坏死及囊变;20%病例可出现瘤体内结节样钙化;肿瘤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常明显强化,而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减退。
3.浆液性囊腺瘤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体、尾部多见;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CT呈多囊结构,为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呈蜂窝状改变;可见特征性星状疤痕及疤痕钙化。
4.粘液性囊腺瘤起源于胰导管的高柱状上皮细胞;好发于胰腺体尾部;肿块一般较大;CT表现为单个圆形或类圆形囊状肿块,边界清楚,无分叶状轮廓,囊内有间隔,呈多房改变,也可见乳头状结节突入囊内。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
(董雪)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怎样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