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肝胆外科独立完成首例IV型肝门部胆管
2017-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也称Klatskin瘤,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以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腹痛、皮肤瘙痒、胆道感染、肝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如不尽早治疗,可能因肝功能损害、肿瘤扩散、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据我院肝胆外科专家代国华主任医师介绍,肝门部胆管癌大体上可分为四型,尤其以第四型治疗难度最高。肝门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我院以往Ⅰ、ⅡⅢ型患者右半肝+尾状叶肝切除+肝门区裸化+胆肠吻合术、左半肝+尾状叶切除+肝门区裸化+胆肠吻合术等都能自主完成,但IV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我院一直是个禁区。
医院是重庆地区开医院之一,肝胆外科团队坚持以“微创”理念拓展治疗范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具备了开展高难度手术的理论积淀和临床经验积累。
日前,肝胆外科收治一名“因剑下疼痛2月,乏力、纳差、肤黄4天”的71岁女性患者,经相关检查确断为肝门部胆管癌(IV型)。围绕该患者的手术治疗,在老专家代国华院长指导下和科主任董晓灵博士的带领下,江德全、游宇来、冯华国、熊彬骨干团队反复查阅文献,认真复习局部解剖知识,反医院的手术示范,细心揣摩细节,针对术中风险邀请了相关科室充分讨论,认真准备。
年12月19日上午9点,以江德全副主任医师为主刀的手术团队准时开始手术,代国华副院长坐镇指挥,在骨干医师游宇来、冯华国、熊彬的密切配合下,他们克服了解剖变异、分离困难等种种障碍,手术历时四个小时,最终完成肝方叶+尾状叶哑铃式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仅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随着我国肝胆胰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疾病的种类越发多样化,对肝胆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及综合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术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有患者的要求。
此次独立完成的我院首例肝方叶+尾状叶哑铃式切除术,填补了我院乃至渝西地区该项技术空白,作为肝胆外科里程碑式术式,它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院肝胆外科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患者术前CT(箭头处为病灶)
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标本
术后代国华副院长带队查房
北京白癜风医院黑龙江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