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展望市场化提速人民币迎破解外升内
2016-4-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2014展望:市场化提速人民币迎破解"外升内贬"契机
凡是能由市场构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随着同业存单、银行保险制度的落地,2014年,利率和汇率改革的深层次推动,将指引国内、国际资金的有效配置。 而作为金融要素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推动,不管是作为前置条件还是后续影响,与之相对应的金融市场--债市、汇市,乃至理财市场,都必将迎来颠覆性的新格局。 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无疑是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构成机制,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 招商银行(行情,问诊)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利率市场化应当先于汇率市场化,当前的决策层也正在依照这1节奏来推动改革,在利率市场化大体完成时,全面汇改的时机才会成熟。" 如今,债券市场面临着"两市"整合的问题,理财市场监管与开放并存。 债市老话题:完善利率体系需"两市"融会 利率市场化的推动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体系作保证。但是,自1997年商业银行集体退出交易所市场后,我国的债券市场长时间处于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大市场分割的状态。 2013年12月8日,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于第二天开始实行。业内普遍认为,同业存单的开闸是向完全市场化的存款利率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为未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提供参照。另外,"培养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的紧迫性也随之显现。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向《每日经济》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利率传导机制必然会倒逼"两市"利率的趋同。 2013年11月8日,证监会与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的指导意见》,先行推出商业银行发行包括减记条款的公司债券,从而实现了公司债与新型资本工具的对接。 据了解,减记债发行主体范围为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等。除此之外,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央行与证监会已原则上同意国开行在上证所发债。此前,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一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 陈龙认为,以上两类"银行债"挂牌交易所债市,可以解读为两大债市在业务上融会的表现。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银行间市场的体量已太大,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这也导致市场对银行间市场资金的价格更认可。"陈龙表示。 在陈龙看来,未来"两市"的定价机制需要相互参照,此前银白癜风最好医治方法行间市场发行的NCD就参照了SHIBOR利率;反过来,交易所市场发行产品也应参照银行间利率,这样"两市"之间的价差就会逐渐缩小。 理财大变局:银行资管扩军颠覆旧秩序 2013年3月27日晚,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标资产占比不得超过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35或全行总资产的4。为前期激进发展的股份制银行带来不小调解压力。发现,"8号文"出台后,4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了2439款理财产品,环比大降12.8。 东兴证券分析师王明德认为,"8号文"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一方面将直接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着落,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银白癜风的症状和医治行间市场流动性的趋紧。 但加强监管与开放并存,2013年9月末,11家中资银行获准进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和债券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工作。 银行资管计划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不再需要借助间接投资,且不列入银行负债,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另外亦可摆脱刚性兑付义务,真正实现代客理财的角色转变。 不过,就目前已发售产品来看,其产品收益较传统理财产品其实不突出。另外,在第一批理财资管产品发行时,其发行范围普遍较小。另外,有专业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理财资管计划独立的法律主题地位尚待明确。 不过,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教授赵庆明指出,银行理财资管模式较传统理财绝对是一种改进,对银行、融资人、投资人来讲,权责关系都更加清晰,有利于其规避风险。 专家观点 汇改将小步慢走升值趋势不变 刘东亮 人民币汇改将在2014年进入第10年。打破单向升值,进入双向浮动的要求正日益迫切。但我们其实不期待汇改在2014年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在央行将更多定价权让渡给市场之前,人民币升值的势头将不会出现变化。 随着人民币在2013年底再次出现一波急升,有关升值正在腐蚀出口竞争力的耽忧再起。这类担心不无道理,但自2005年汇改以来,大规模的出口企业破产潮并未出现,贸易顺差反而实现了翻番。这表明,中国出口部门对汇率的抗压性比想象中要强很多。 固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部分企业确切遇到了困难。但需要注意到,就业市场并未恶化。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求人倍率"已在2010年4季度戏剧性地逾越了1.0,并且仍在上升,这意味着劳动力已从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民币延续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灭过剩产能的效果。 因此,我们判断人民币依然有升值空间。但延续升值本身并没有意义。过低的汇率会刺激出口部门独大,但太高的汇率则会压抑出口,使制造业出现萎缩,并刺激资产泡沫,带来"虚幻的繁华"。 关键在于如何寻觅到均衡汇率。另外,还需要避免汇率超调风险,这就有必要对现行的汇率构成机制进行改革。 汇率市场化是人民币汇改的方向,但2014年恐难有大的突破。中短期而言,有限度的政策修正和调解可期。另外,将中间价由政策信号灯转变为市场信号灯,将是汇改的关键性步骤。 在市场具有更多的定价权之前,人民币延续稳定升值的势头将不会出现逆转,波动区间也不会出现明显放大。在2014年一季度的某个时刻,人民币兑美元突破6.0关口将是大概率事件;而在2014年年底,人民币则可能会升至5.8~5.9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