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也能做胆管结石,这次从嘴里取石
2020-1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根治 http://pf.39.net/bdfyy/“不开刀”也能治疗胆管结石,这次从嘴巴里取石和以往还不太一样!医院普外二科
胆管结石
几周前,76岁的李大爷意外发现自己的皮肤和小便颜色变得越来越黄。医院一查生化指标,总胆红素达到umol/L,同时CT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惊慌失措的李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普外二科诊室,梁军主任医师、王玮宁副主任医师接诊了惴惴不安的李大爷,并当机立断让李大爷住院接受进行进一步诊治。入院后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提示李大爷的胆总管下端有颗结石堵住了胆管,造成了胆汁无法顺利流入十二指肠,故而造成了黄疸。
作为肝胆脾胰专家的徐福副院长及团队王玮宁副主任医师等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及研讨,决定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家属得知可以行“内镜下取石”,既不用开刀,更不用上全身麻醉,他们喜出望外,不仅避免了麻醉风险和外科手术的创伤,而且术后恢复会更快。
然而,40年前李大爷因“胃溃疡”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毕II氏吻合,由于胃肠消化道的重新改道:十二指肠残端关闭,残胃与空肠吻合。原本的ERCP操作,管子从嘴巴进入后,经过胃、顺着十二指肠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最后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这个大爷身上,由于消化道改道,操作方向和以往相反,管子从嘴巴进入后,经过胃、空肠后,要沿着十二指肠远端到近端的方向,最后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本就属于最高难度级别内镜操作的ERCP,难度陡然升级。术前徐福副院长、梁军主任医师、王玮宁副主任医师与家属反复交流沟通,尽可能地让他们更了解ERCP的流程,并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
“不开刀”取出胆管结石,还是高难度ERCP!年9月11日,徐福主任医师、王玮宁副主任医师、蒋东磊主治医师一起为李大爷进行了ERCP操作。术中考虑到患者消化道改道后乳头切开的风险,最终给予适当球囊扩张胆总管下段后,将结石顺利取出,并留置鼻胆管引流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全操作过程一气呵成,耗时不足30分钟。这次高难度ERCP的顺利完成,体现了徐福主任医师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患者保持清醒,不但无明显不适感,术后亦无出血、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并于术后第3天顺利拔除鼻胆管引流,吃起了半流质饮食。家属对“不开刀”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非常满意,并对徐福主任医师团队表达了由衷的感激。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
ERCP是在电子十二指肠镜下由口腔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胰胆管疾病诊断金标准,是确诊肝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同时可行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总管支架植入术(ERBD)和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等微创治疗操作,已成为众多胆胰疾病首选的诊疗方法。尤其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极小,且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医院普外二科针对肝胆管结石在省内较早开展微创手术治疗结石,目前在科室主任徐福副院长的带领下,已可常规开展实施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胆道镜下取石、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等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及肝脾相关疾病。为了达到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及更微创化,我科以王玮宁副主任医师为首的医疗团队现已熟练掌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并成功开展ERCP下肝胆管取石术,且针对困难结石可联合胆道镜及先进的碎石技术,术后出血、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患者恢复快,极大程度的避免了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或LCBDE等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及留置T管的相关并发症,受到广大患者及同行的一致好评,成为省内知名的ERCP中心,达到针对肝胆管结石的多样化微创治疗,真正做到个体化“量身定制”出最优化的诊治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