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小疾病让身体与胆管癌结下ldquo

2020-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今年4月,《金粉世家》导演李大为因患胆管癌去世,许多人都惋惜李大为英年早逝。因胆管癌而不幸离世的知名人士还有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演员,人称“肥肥”的沈殿霞“肥姐”。沈殿霞在确诊肝内胆管癌不到半年时间便病逝,确诊后生存时间不足1年!虽比不上“癌中之王”胰腺癌,但胆管癌同样凶险万分!

胆管癌(胆管细胞癌)是一种产生于胆管衬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尽管胆管癌相对少见,但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过去十年中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而且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10%。临床上发现,胆管癌患者大多在40-60岁之间,女性偏多,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胆管癌症状——最常见的是梗阻性黄疸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无痛黄疸,并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黄疸前一段时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厌油腻、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黄疸的出现这些症状更加明显。归纳起来,胆管癌的三大症状如下:

1、黄疸

绝大多数胆管癌患者往往因为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被发现。黄疸大多是无痛性,其症状大都呈进行性,持续加重加深,部分呈波动性起伏不定。

2、腹痛

5成胆囊癌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同时伴随着消瘦,食欲不振等反应。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误以为是胆石症、胆囊炎的症状,最终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皮肤瘙痒

当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高,会刺激到皮肤末稍的神经,进而导致皮肤瘙痒。常伴有出血难止、心跳过速、神疲乏力、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

为什么会与胆管癌结下“孽缘”?

罹患胆管癌,一般认为是以下五种疾病所致:

1、胆道慢性炎症

胆道慢性炎症、感染,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几乎36%的胆管癌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胆管炎情况,例如腹部疼痛、高烧、寒战、黄疸等。

2、胆管、胆囊结石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可推断结石的慢性刺激或是致癌因素。在临床上,医学界往往将胆管结石视为胆管癌的第一诱因。部分胆结石与饮食习惯有关,经常吃高油、高热量食物,或常抽烟、喝酒,本身有三高疾病、代谢症候群,都是胆道癌的高危险群。

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人群早20~30年,平均年龄为40~45岁,所以小圈提醒,这个年龄段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特别留意。

4、硬化性胆管炎恶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比一般人群要高。

5、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

如何检测“小众疾病”胆管癌?

胆管癌高危人群,即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偏爱高油、高热量食物,或常烟酒,本身有“三高”等,每4~6个月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若查体发现胆红素水平升高,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须排除胆管癌。同时可加做腹部B超,有经验的医生能洞察秋毫,发现早期的胆管异常扩张,胆管壁增厚、肝脏占位等。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不易早期发现、位置特殊局部解剖关系复杂、易早期侵犯邻近血管神经组织,因此患者预后较差。胆道内外引流者1年生存率小于50%;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约为20%-40%。因此还是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顺便说一声,胆管癌没有传染性,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不必担心传染的问题......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r.com/byjj/93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